撼捍通用,蔭陰相同?
前幾天,故宮(微博)一個別字「撼」原應為「捍」,讓全國人民熱烈地討論了一把。近日,一蘇州網友在其博客上稱,他覺得這個事情很有意思。不過,當他在女兒的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上看到「林陰道」一詞時,卻產生了極大的質疑:記得自己一直學的是「林蔭道」。對此,教材編寫者解釋說「林蔭道」是異讀詞,為防止出現混淆,所以國家語委進行了統一修改。
「在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2005年修訂的第五版《現代漢語詞典》記載中,將‘林蔭道’作為推薦詞條,而‘林陰道’為非推薦詞條。」蘇州大學語委委員、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漢語言文學學科帶頭人曹煒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解釋說,「林蔭道」意思是樹木遮蓋太陽而形成的路,「林陰道」意思是背著太陽的路。兩個詞都可以用,只是意義有些差別,一個強調樹木遮陽,一個強調背著陽光,現在已經被混淆成通用了。
附揚子晚報報導:
語文書「林蔭道」寫成「林陰道」 已經傳授15年
專家 解字
詞典根據使用頻率 把「林蔭道」列為推薦詞條
「在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2005年修訂的第五版《現代漢語詞典》記載中,將‘林蔭道’作為推薦詞條,而‘林陰道’為非推薦詞條。」蘇州大學語委委員、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漢語言文學學科帶頭人曹煒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解釋說,「林蔭道」意思是樹木遮蓋太陽而形成的路,「林陰道」意思是背著太陽的路。兩個詞都可以用,只是意義有些差別,一個強調樹木遮陽,一個強調背著陽光,現在已經被混淆成通用了。
曹煒說,兩個詞很難說對錯,但嚴格來講,應該用「林蔭道」,首先林蔭道被《現代漢語詞典》列為推薦詞條,而林陰道列為非推薦詞條,這說明林蔭道的使用社會頻率高於林陰道,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在選擇混淆詞彙作為推薦詞條時,詞彙的使用頻率是第一參考標準。
再就據文化傳承而言,「林蔭道」自秦漢就出現了,而「林陰道」在唐宋時才出現。從構詞理句來看,「林蔭道」有形象的遮蓋的意思,而「林陰道」卻過多地傾向背陽,顯然前者更加能形象表達出意思。
曹煒還表示,編書的人肯定不是高校老師,「蔭」使人想到樹木,顯然在表意功能更好,建議小學課本裡全部換成「林蔭道」。 孫 波薛馬義
觀點 PK
教科書編寫者
「蔭」有兩種讀音 為防混淆變成「林陰」
「關於林陰大道的‘陰’究竟是用‘蔭’還是‘陰’,確實有很多人搞不清楚。不過小學教材中使用林陰大道是根據語文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現代漢語規範字典》修改的。」蘇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編委、特級教師、金陵中學實驗小學楊新富校長詳細告訴記者「林陰大道」的修改原由。
「之前的‘林陰大道’都是寫作‘林蔭大道’,但這個詞中的‘蔭’有第一聲和第四聲兩個讀音,是個異讀詞。這樣的異讀詞有400多個,經常發生矛盾。為了進行語言的規範和統一,1985年12月國家語委推出《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這樣一來,‘林蔭大道’的‘蔭’原來可讀第四聲,最後就都‘統讀’第一聲。‘林蔭大道’的‘蔭’和‘陰’就成了一個讀音。而‘蔭’在表達隱蔽、封賞等意思的時候讀第四聲,比如‘蔭庇’、‘封妻蔭子’。那麼,為什麼要將‘樹蔭’、‘林蔭大道’中讀第一聲的‘蔭’最後都改成‘陰’呢,其實說到底就是為了不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