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利率、貸款受限令派生存款減少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多家銀行面臨存款減少問題。一份剛剛發布的來自中信證券的報告顯示,四大行4月存款減少4938億元,交行4月存款大幅下降1014億元。
對此,多家券商銀行業分析師昨日(5月18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表示,2011年「銀行的主基調是拉存款」。
交行存款減少1014億
中信證券報告稱,數據顯示,4月四大行以及交行均出現存款大幅淨流出,其中,四大行4月存款減少4938億元、交通銀行減少1014億元存款。
交行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交行存款總額30375.6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5.92%。
報告還顯示,除交行存款大幅下降外,股份制銀行存款吸收相對平穩。扣除交行影響後,上市股份制銀行4月存款減少6億。其中,光大、華夏存款小幅流失,存貸比有所提升,其他股份制銀行存貸比基本持平。
「今年主要的考核任務,就是拉存款。吸收存款是今年的工作重點。」昨日一股份制銀行零售信貸經理對記者表示,「現在通脹這麼高,很多人都不願意來存款。」
國泰君安銀行業分析師伍永剛、東方證券銀行業分析師金麟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多次坦言:「在」重壓「下,今年銀行將把拉存款作為首要任務。」
也有銀行業分析師表示,今年6月銀監會或將對銀行實施日均存貸比考核,這將對銀行存款提出更高要求,以往月末、季末沖時點的情況或難再現。
分析師表示,日均存貸比考核即將啟動,而4月份銀行已經開始積極主動控制信貸規模和節奏,加大各個分行吸納存款的力度。這兩個月或將成為銀行最後的「緩衝期」。
也有地方銀行業內人士表示,銀行存款增長壓力較大,目前當地銀行吸收存款可謂多管齊下,除了沉澱中小企業、個人經營性貸款客戶的結算資金來源(沉澱的存款約佔貸款比例的30%~40%),還得積極加大較高成本的協議存款吸收。
中信證券認為,股份制銀行存貸比依舊在監管「紅線」徘徊、且信貸投放衝動依舊,因此可能出現存款由大行向小行分流的局面。
7天期理財收益超5年定存
事實上,在五大行存款出現餘額下滑的同時,中小銀行成為吸存主力軍。
數據顯示,與大行存款淨流出相比,城商行4月新增存款1506億元,其中單位存款和個人存款分別增長1133億元和297億元。
中信證券認為,中小銀行加大新發放的中小企業客戶的結算資金留存,並且加大產品創新力度留存客戶、通過產品期限的設計,平滑表內存款與表外理財的波動。相對大行,中小銀行在產品開發上更加靈活,更容易吸納存款。
中信證券報告稱,發行理財產品增加管理客戶資產,成為銀行吸收存款的方式之一。比如青島的一些銀行,通過產品設計進行一段期間的凍結,靠產品鎖定存款客戶,理財產品規模約佔儲蓄存款規模的1/3.
建行一私人銀行客戶向 《每日經濟新聞》透露:「現在銀行存款好像挺難拉的,因為從年後,銀行一直給我打電話,讓我買理財產品。他們說是為了每個月的存款考核。」
「目前,我買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在5.8%左右。他們因此月末、季末考核的時候電話特別多,平時還好。」該人士表示。
其實,用理財產品來攬儲,在業內已經是「共識」。而短期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已經跑贏5年期定存利率。
滬上多家銀行網點,都可以看到理財經理向前來諮詢的客戶兜售短期理財產品。
「事實上,收益率在6%的7天期理財產品,很多銀行都有銷售。我們也只是其中之一,而4%~5%收益率的產品也挺受青睞的。大部分客戶都是一些中老年人,有一定積蓄。」一商業銀行理財師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相對5年期5.25%的利率,客戶對7天期的產品還是比較認可。」
從今年銀行存款利率上升以來,銀行的T+0理財產品收益率也「水漲船高」。繼工行、招行、興業等多家銀行之後,中行也將旗下一理財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從1.68%提至1.8%,提高了0.12個百分點。除了T+0理財產品,光大、中信、深發展也對一些超短期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不同程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