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某書店(看中國配圖)
中國人一向重視教育,又有很多人自視聰明。這幾年,中國經濟發展迅速,政府在國際上積極塑造大國形象,更增加了中國人的自豪感。但是,美國的《華爾街日報》最近發表一篇文章,題目卻是《中國在走向低智商社會嗎?》,引起輿論的注意。
日本的大前研一是全球著名管理大師之一。他2009年出版《低智商社會》,主要觀點是現代日本人閱讀量下降,不愛思考,不愛向政府提意見,集體智商下降,導致社會上出現種種「笨蛋現象」。美國《華爾街日報》這篇有關中國人集體智商的文章透露,大前研一在中國旅行時發現,中國人愛去的地方似乎是按摩店,而不是書店。中國人平均每人每天花在讀書上的時間不到15分鐘,還不到日本人的幾十分之一。大前研一得出的結論是,中國是典型的「低智商社會」,今後成為發達國家的希望渺茫。原山東大學經濟信息管理系主任孫文廣先生認為,中國人現在不愛讀書,一個關鍵原因可能跟中國的書不好看有關:
「大家對書沒有興趣。中國的出版是在中共嚴格的掌控之下,出版要有一個審批的制度,出版的書稍微有一些新思想,不同見解的書籍就被禁止出版。」
孫文廣先生曾在香港出版《百年禍國》等四本書,但都因內容敏感遭到大陸的封禁。孫文廣先生說,他以前每年去有言論出版自由的香港或臺灣,一個主要活動是在那裡看書、買書,他的一些朋友也是如此:
「現在中國的書沒有什麼可買的,沒用什麼可看的。全是共產黨選出來的那一套。很多書不讓出,他對圖書不感興趣。看書少智商就可能會下降,或者製造一個低智商的社會。」
孫文廣先生注意到,中國雖然封禁一些政府不喜歡的言論和書籍,但並不敢公布禁書的名單,導致一些中國人到境外買書時,也不知道買什麼書好:
「海關檢查的時候,他認為是禁書就給你扣掉。你有沒有膽量把外面的禁書你劃一個名單出來,寫在香港的書店裡面說中國禁止進口這些書,它不敢。」
那麼,高智商社會有哪些特徵呢?《華爾街日報》這篇文章表示,高智商社會應該有思想獨立、成熟的規模化個體群,有強烈的公共意識,有創新的想法,對知識和真理的追求大於對信息的需要。但是在中國民間,現在流行的是山寨和造假,沒有名副其實的創新。美國德州理工大學教育心理與管理系主任藍雲教授表示,談一個社會的集體智商是個很大的課題:
「這個話題很大,牽涉到很多概念,很多命題。所以如果不先把這些概念和命題搞清楚的話,我覺得無法討論。比方講對智商本身就有好多定義。」
但是,藍雲教授同時提到,具體到中國人的讀書習慣來講,確實是實用主義大於對知識本身的追求:
「中國人讀書很可能不是出於一個求知的目的,而是非常實用主義的目的。所以,中國人可以很用心的讀對他很有用的書。但一般來說不是真出於一個求知、求真、求善的目的來讀書。所以在讀書的動機上中國人是可以反思一下是不是我們的教育尤其是社會對成功的定義把讀書作為一個敲門磚。那樣我們的讀書確實是沒有很高層次的追求。」
從全世界來看,讀書最多的是以色列人,他們平均每人每年讀64本書。俄羅斯人每人讀55本,美國人大概是50本,中國人平均不到5本。
前一陣中國發生的搶鹽風潮,也顯示很多中國人對基本科學知識缺乏瞭解。據專家分析,現在中國人讀書少,除了出版自由受限制、好書少、考試壓力大以外,還有網路媒體更加流行、人們生存壓力大、公共圖書館數量少、藏書少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