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太部主任阿諾-辛格星期四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舉行的一次會議上表示,中國越來越清醒地意識到: 為了遏制通脹,應該讓人民幣更快地升值。
中國三、四兩個月的通脹率超過被中國發改委稱為政府和居民都難以忍受的5%。在中國通脹問題日趨嚴峻的情況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官員開出用人民幣加速升值應對的藥方。此藥方是否靈驗?中國政法大學經濟學教授楊帆博士表示:
「人民幣升值是可以,壓制通貨膨脹了,有這個功能。因為進口的東西會便宜一些。但是也不一定得用這個升值的辦法來克服通貨膨脹。我一直認為3年升到1:6沒有什麼很大的空間。」
楊教授以上所說的三年升值到一比六是指美元兌人民幣三年內可能升值的最大程度。中國央行的一名官員李波近日預計,「十二五」期間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將會接近大約在1比5到1比6之間的均衡區域;人民幣大幅升值將會嚴重影響到中國的出口行業、就業和經濟增長;人民幣一年升值預期處在3%左右是可以承受的。
香港中國經濟問題評論人士朱文輝博士表示,人民幣升值對抑制通脹沒有根本性的作用:
「中國現在的通脹它是國內造成的,不是國際因素造成的。所以怎麼去有效抑制通脹?主要靠國內的貨幣政策工具。所以說人民幣升值是有助於某種程度上去抑制進口的價格。但是對於通脹這個大局,它的幫助不會像想像的那麼大。升值能夠降低進口的成本,那只是很小的一個方面,對抑制通脹是沒有根本性的作用的。」
以美國為首的一些國家要求人民幣升值已經不是新問題;人民幣兌美元究竟升值還是貶值也在海內外討論已久。朱文輝博士表示, 人民幣兌美元升值現在在中國國內基本已經形成共識:
「但是升值就是慢慢升,因為你不升的話,市場有很大的需求。比如說今年可以到5%。然後在某一個季度可以快一些,某個季度會慢一點。但是總的說應該不會超出5%。5%就了不得了。我們從香港角度體會得很深。那麼,現在中國很想避免這個情況,就避免市場結構被打下,被調下來。所以它就慢慢地升,但慢慢地升是有很大代價的。因為慢慢升每個人都想把自己的外匯換成人民幣。現在等於說中國貨幣政策已經失去了大半個功能,人民銀行就不停地收準備金,所以現在中國人民幣是很難受的。」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累計升值幅度今年以來已接近2%,自去年6月以來名義匯率的升值幅度已經達到5%。 有專家測算:考慮到中美兩國通貨膨脹率的差異,人民幣兌美元自去年六月以來實際升值幅度已經超過10%。
楊帆教授表示,最近人民幣兌美元在五月初突破一比六點五關口之後不會像有些人預測得那樣進入所謂的升值「快車道」:
「因為他們也可能用國際板的辦法,這是一個;再有一個美元現在在升值。所以人民幣我覺得沒有什麼很大的升值的可能性。」
楊教授所說的「國際板」是指中國正在醞釀討論的證券交易國際板建設。有財經評論人士形象地說,人民幣兌美元升值的速度是「小腳女人走碎步」,急不得, 也慢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