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勝利迅速代價很小


今年辛亥百年,兩岸三地學者均有辛亥革命的學術研究。其中研究辛亥革命五十多年的大陸著名近代史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楊天石,即將出版專著「帝制的終結-簡明辛亥革命史」,書中提到辛亥革命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勝利迅速、代價很小」。

楊天石前天在香港出席「辛亥革命百週年紀念國際學術研討會」接受某一媒體訪問時說,辛亥革命的特點之一是「勝利迅速」。在如此一個國裡結束兩千多年封建帝制的革命,不論如何計算都為時甚短。從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到隔年1月1日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中華民國誕生,前後不過八十餘天;若從1894年11月24日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算起,也不過17年。

竹竿挑檐瓦以示革命破壞

第二在「代價很小」部分,尋求獨立的各省中,只有湖北犧牲人數較多,其他省均未發生大規模戰鬥,幾乎沒有傷亡,不少地方都是三、四天,甚至一、兩天就光復。楊天石說,蔣介石擔任「敢死隊長」攻打杭州巡撫衙門,只用了四十多分鐘就獲勝了。又如江蘇,革命黨人象徵性地用竹竿挑去了撫衙大堂屋頂上的幾片檐瓦,以示革命必須破壞,江蘇就光復了。

楊天石說,辛亥革命何以「勝利迅速、代價很小」?一方面是滿清政府已經腐朽不堪,人心喪盡;另一方面是革命黨人深謀遠慮,用「先成一圓滿之段落」的指導思想和權宜之策解決了南北對峙問題。

這兩個方面看似簡單易明的原因背後,實則包含了學界對於辛亥革命兩個久存爭議的話題,即辛亥革命有無必要?辛亥革命是否為一次妥協和不徹底的「半吊子」革命?

有學者認為清末推行的新政有成效,社會也呈現出一片朝氣,因此不一定要進行革命,君主立憲的道路也能走得通。楊天石則認為,這種看法不符合歷史的本來面目。清末的新政確有很多積極之處,如練新軍,修訂法律,獎勵投資,廢科舉辦學堂等,但是清政府堅決維護君主專制制度,拒絕對其政治體制進行根本改革,這樣,革命就十分必要了。

楊天石說,武昌起義爆發,搖搖欲墜的清政府還頒布「憲法信條十九條」,仍不忘要保證江山永遠屬於愛新覺羅家族。楊天石說,1911年12月,孫中山到香港,胡漢民勸他留在廣州,練兵北伐,但被孫拒絕。孫中山清楚「打到北京才能建立共和的堅實基礎」,但現實狀況是缺乏必要的經費。不少人以孫中山讓位袁世凱,袁氏迅速復辟帝制責難辛亥革命,但楊天石認為,利用已經掌握軍政大權的袁世凱逼迫清朝皇帝退位恰恰是孫的策略。

孫中山大智者最終勝利者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後,革命黨人對皇室採取「優待政策」,繼續讓「末代皇帝」等人居住在紫禁城和頤和園裡。楊天石認為,這些無傷大局、看似妥協的做法,目的恰在於減少革命的阻力和付出的代價,減小對社會的大破壞。辛亥革命沒有經過全國大規模戰爭,便推翻兩千多年的帝制、確立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民主共和制度。楊天石認為,從這個意義上,孫中山是大智者,是最終的勝利者。



来源:聯合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