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坷一生養育孤兒——蔣介石之母王採玉(圖)

發表:2011-05-07 16:2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蔣介石的母親王採玉(網路圖片)

蔣介石的母親王採玉是浙江溪口葛竹村人。王採玉生於清同治二年(1863年)。她幼承父教,聰明伶俐,精於女紅,深得慈愛。但她青年時代命運不佳。其父王有則不事生產,家道中落。王採玉以一雙靈巧的手,做針線活,貼補家中生活,日子過得十分艱苦。

王採玉初嫁於蹕駐鄉曹家田地方的竺某。結婚之後,夫妻相處倒還不錯,只是竺某性情急躁,往往為了一點小事發脾氣,引起爭吵,有時甚至打罵。到了第二年的春天,王採玉生了一個兒子,夫妻十分高興。

但孩子生下數月以後,突患急症,沒有及時醫治就夭折了。這年秋天,曹家田一帶時疫(霍亂)流行,一連猝死了不少人,竺某也是其中之一。王採玉遭到子夭夫亡的變故,年輕居孀,自傷身世,又聽到鄰居說她「面有剋夫克子之相」等冷言閑語,精神更受刺激,況且竺家原無什麼產業,她認為自己沒法、也沒必要在竺家苦守下去,就萌發了遁入空門為尼的念頭。

此時,不幸的事又接踵而來,她的父親也病故了。她感到無限辛酸,於是決定回娘家,與母弟共度歲月。王採玉在娘家過了一段時間,葛竹附近金竹庵的一個老尼病死了。王採玉母親姚氏信佛,聽說她死了,就叫女兒一同前去幫助料理喪葬事宜。原有出家為尼之想的王採玉,此時遇這機會,就向首事提出了自己到此修行的要求。首事很可憐她的種種不幸遭遇,便應允了。起初,她母親認為女兒年輕,還不甚同意,後來見她意志堅決,也就不再勸阻,只是不許她剃去頭髮。素菜淡飯,日子過得很安穩,她大有在此以了一生的念頭。

王採玉再嫁到蔣家還虧她堂兄王賢東。蔣介石的父親蔣肇聰是溪口蔣姓27代孫。蔣肇聰曾讀過四書五經,為人精明能幹,綽號「埠頭黃鱔」(做生意本領很高,別人不易佔他便宜)。王賢東是王採玉的堂兄,這時在蔣肇聰的店舖當夥計。一天,特地藉故請假回家,路過金竹庵,進去看望帶髮修行的堂妹王採玉,繼之,王賢東就談起了溪口東家的情況,然後用關心的口吻勸道:「採玉,你如此年輕,要想在此出家終老,漫長的歲月,殊非容易……」王採玉頓時拿不定主意,欲言還休地不知如何回答才是,只好說道:「此事還得與母親仔細商量商量再說。」姚氏當初不許女兒剃去頭髮,就是為了要她以後還俗再嫁。

就這樣在光緒十二年(1886年)六月,23歲的帶發尼姑王採玉還俗再醮,做了45歲的溪口玉泰鹽鋪蔣肇聰的繼室,當了老闆娘。光緒十三年(1887年)九月十五日午後,王採玉在玉泰鹽鋪的後屋樓上分娩。這就是後來溪口街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瑞元無賴」───蔣介石,又名周泰、志清、中正。

蔣介石4歲時,王採玉又生下女兒瑞蓮,以後每隔一年,再生女兒瑞菊、幼子瑞青。王採玉和她公公都信佛,也都迷信算命看相,聽了「必出貴子」的看相人之言,公媳倆對蔣介石格外疼愛,寄以「光宗耀祖」的期望。

王採玉是個孝女,嫁到蔣家後,有條件去照顧娘家,資助兩個弟弟讀書成家。此時母女可謂稱心如意,但好景不長,只過八九年,不幸的遭遇又接踵而來。光緒十二年(1894年),她那81歲的公公因病去世;第二年的夏天,溪口發生時疫,蔣肇聰也染病,拋下店務和妻子兒女嗚呼哀哉。這對32歲的王採玉來說,無疑是一場災難。從此,治家理店、撫兒育女的重擔全部落到她的肩上。不幸的是自夫亡分家後的4年內,她的小女瑞菊、幼子瑞青也相繼夭折。一個年輕寡婦面對接連不斷的家庭變故,哪裡受得了這麼大的打擊?

她哭告無門,只有把精神寄託在兒子和菩薩身上。她祈求菩薩保佑兒子沒病沒災,她育兒成器的決心始終不渝。翌年,她娘家葛竹聘嵊縣姚宗元在王氏宗祠設塾授課。她便讓兒子調換環境,在嚴師管教下以求改變頑性,以便更加專心讀書,並且生活起居有母親照料,可以放心,她於是送子前往就讀。就這樣,蔣介石四書五經也學了不少,開始懂得了一點孝道,發誓要讀書上進,求取功名。

就在王採玉人在溪口,口念佛經,心挂讀書的兒子之時,想不到從岩頭傳來了他兒子這個毛孩子要娶堂表妹毛阿春做老婆的閒話。王採玉很詫異,這不是更被人家背後恥笑嗎?倒是她的母親姚氏為她出了主意:索性到毛家去提親,把毛阿春娶過來,也可給這匹小野馬套上個籠頭。母親說得有理,王採玉立即行動,找了個媒人去岩頭毛阿春家提親。

毛阿春的母親蔣賽鳳,是蔣肇聰的堂妹,聽到這一消息,氣不打一處來,不但一口拒絕,還對媒人說:「阿嫂也真作孽!這樣不爭氣的歪胚不好好管教,還對他依頭順腦來提親,將來變成敗家子有的哭呢!我有10個女兒也不會嫁給他的,讓他死了這份心吧!」媒人碰了一鼻子灰,如實回報了王採玉,王採玉窘得無地自容。她發狠說:「賽鳳把我家阿元看做蟲,我一定要在她眼皮底下挑個好媳婦。」

說幹就幹,王採玉親自雇了一頂小轎,趕到榆林拜訪表兄陳春泉,請他無論如何也要給兒子物色個好媳婦。經過一番比較,才認準了通家世交毛鼎和,要把他二女兒毛福梅說給蔣介石。沒想到毛鼎和很快允了這門親事。原來毛鼎和有他自己的擇婿標準。俗話說:「揀親不如擇媒」,由德高望重的人來為愛女做媒,他面上光彩;再則溪口蔣玉表、蔣肇聰父子也非等閑之輩,早年曾是縉紳首戶,如今雖家道中落,名望猶在;第三,蔣介石這孩子6歲上就讀書,據陳春泉介紹,人極聰明,領悟極快,學業還不錯,說不定能考上個秀才、舉人什麼的,若是謀得一官半職,豈非應了看相的預言?

這麼一權衡,便有九分願意了。再加上他打聽到蔣母為人厚道賢德,教子有方,心想有其母必有其子,兒童頑劣,將來說不定大有出息,於是便把親事定了下來。毛福梅呢,是個從封建禮教中熏陶出來的閨秀,信奉著「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箴言,對於這樁父親做主的婚姻,自然沒有異議,同時懷著少女的羞澀答應了。


王氏懷中所抱者為長孫蔣經國先生(網路圖片)

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19歲的毛福梅出嫁了。這年蔣介石14歲。王採玉為培育兒子成材,煞費苦心,同時還別有見地,特把新媳婦送到縣城的作新女校就讀,既使她學文化,又利於相夫立業。過了幾年,蔣介石19歲,家中發生了一樁意外的事。當時的清朝政府,對外屈辱於列強,對內加重其剝削,以應困境,各地無主滯納的田賦,責令甲首(首富)和中戶攤賠,蔣介石家也是被攤賠的人家之一。一些狡猾的富戶與徵收田賦的莊書勾結,欺侮他家孀婦孤兒,特別苛派。王採玉不勝負擔,據理力爭,差役就把蔣介石捆拘到縣關押,勒令交納後方釋放。蔣介石回到家中,母子見面痛哭。王採玉認為這是奇恥大辱,憤恨貪官污吏的苛虐和土豪劣紳的橫暴,勉勵兒子發憤上進,將來做出有利於國於民的事業,並為自己揚眉吐氣。

蔣介石深為感動。當時反清的革命運動已風起雲湧,很多有志之士出國留學,不久,蔣介石自己剪去髮辮,決心出洋學軍事。可是這被有些至親好友得知,認為是對「皇清」的大叛逆,都出於好心地前來勸阻。王採玉儘管也有難舍孤兒遠離之情,卻很贊成兒子有遠大志向,將來必然能出人頭地,便不聽勸阻,毅然決然地為之措資整裝。從此,蔣介石按照留日學軍事須由本國學校選拔保送的規定,先入保定陸軍速成學校受訓,然後,東渡日本入振武學校,不久加入同盟會,參與革命活動。

清宣統三年(1911年)秋天,蔣介石還在日本高田野炮兵13聯隊受訓,是士官學校的候補生,一聞革命軍在武昌起義的消息,立即與同學張群等歸國。到了上海,介紹他參加同盟會的陳其美,派他負責浙江的起義活動。民國成立後,在反對袁世凱竊國稱帝和反對北洋軍閥統治的鬥爭中,蔣介石受孫中山、陳其美指派,組織武裝進行討伐,是袁世凱和北洋政府通令緝捕的要犯之一。在革命鬥爭處於困難,緝捕又緊的時候,他曾幾次回鄉匿避,家中不時遭到搜查,許多族人親友惟恐株連,嘖有煩言,不與他家往來,王採玉卻處之泰然,

甘願毀家受累,對兒子頻頻撫慰,從無慼顏怨言,還千方百計資助其遠避和進行活動,凡此種種,表現出她不讓鬚眉的膽識和氣魄,使鄉里人們感到非常不凡。

王採玉一生坎坷,為使頑梗的孤兒成器費盡心血,到了晚年,果能揚眉吐氣,堪慰所望。不幸的是,她年未周甲就體弱多病,在民國10年(1922年)6月14日上午7時卒於舊居內寢,享年僅58歲。此時蔣介石在孫中山先生領導的粵軍中任職,適因處境不如意,在家養晦,母病臥床五旬,他朝夕親侍湯藥。



来源:中華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