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報、一季報都已經披露完畢,從筆者的統計數據看,小盤股2010年年報及2011年一季報業績出現了比較明顯的增速放緩。對此,很多公司都歸咎於通脹壓力加大,生產成本提高。筆者以為,通脹的因素固然存在,但是如果上市公司能夠深入發掘自身潛力,也可以消化成本上漲的壓力,通脹不是藉口,反而應該是上市公司業績增長的機會。
曾幾何時,金融危機、宏觀調控、通脹預期都成了上市公司業績下滑的說辭,不管是不是真的受到影響,總之找這個百試不爽的替罪羊總是很管用。就說通脹,雖然說成本上漲了,但是產品價格也同樣有所提高,否則老百姓也不會感受到通脹壓力的存在。對於產品成本的上漲,上市公司也並非束手無策。例如時下時髦的通過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就可以抵消一部分通脹的影響,就算期貨市場沒有相關品種,買點黃金期貨至少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禦通脹。但是真正進行套保的上市公司,真的微乎其微。
除了套保,還有產品的更新換代。比如空調,雖然不能說同樣的產品今年賣1000元明年賣2000元,但是如果換一個外殼,增加一些過濾、除菌、低碳等新功能,換上一個新的型號,多賣點錢也應該沒問題。通脹期間,老百姓花錢還是相對大方的,只要產品確實有賣點,又何必擔心無處消化成本。
飲料和食品企業悄悄進行著包裝越來越小的演變,變相漲價正在進行,並非只有像壟斷企業那樣擁有產品定價權才能提高產品價格。相比之下,涪陵榨菜每袋從1元漲至1.5元絕不會引發國務院的干預,但如果天然氣價格或者電價上漲50%,必然會引發很多譴責的聲音。壟斷企業在產品定價上有優勢,但是小企業在產品定價的靈活度上也有優勢,通脹對於小企業絕非僅僅增加成本而不增加收益。
或許有人說通脹壓力大,貸款越來越不好辦,這理由放在溫州小公司沒問題,但是對於上市公司來說,只要沒被ST,從來都是銀行的優質客戶,同時不少中小板、創業板公司剛剛募集了大量的資金,根本不會因沒錢而發愁,業績下滑與貸款難絕對沒有關係。
歸根結底,小盤股業績增速放緩,主要還是上市公司管理層自身問題所致,如果想要將業績增速提高到投資者滿意的程度,還是要通過自身的努力來實現,如果一家公司只能在沒有金融危機、沒有宏觀調控、也沒有通脹的背景下才能業績增長,這樣的公司也不值得投資者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