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綰是唐朝中期的一位名臣,官至宰相。但他最出名的、也最為後人稱道的是他的節儉。唐肅宗時,他升至中書舍人,按照慣例,他因為年齡大而被尊為舍人中的"閣老",而且中書省的辦公官署及官員俸祿等款項,他可以分得五分之四。但楊綰卻不這樣認為,他覺得同一個品級的官員應該享受同樣的待遇,不應再以年齡排出等級。這樣不利於年輕的人發揮才幹,也不利國。因此,他便把辦公官署及其他俸祿平均分給所有的中書舍人,以示公允。這樣使中書省的所有人對他極為尊重,大家齊心協力,效率明顯高於其他部門,而且楊綰的為人也受到朝廷上下一致讚譽。
到了唐代宗年間,楊綰又因政績突出升至吏部侍郎,相當於現在的中央組織部或人事部的副部長,專門負責考核官吏,以決定是提升還是降低官職,實權很大。但楊綰卻從不居官自傲,而是公平考選所有官員,精選能人幹才,受到眾人稱讚。
當時,元載掌握朝廷大權,滿朝文武官員都去迎合巴結他,惟獨楊綰不畏權貴,也不怕孤立受到排擠。從來不去私訪拜會元載。而元載對他也存有戒心,雖然表面很敬重他,實際在心裏對他極為疏遠。後來找了個機會,將楊綰明升暗降,讓他做了國子監祭酒,這是個沒什麼實權的官職,相當於中央大學的校長。但社會輿論卻更加傾向於楊綰。等到元載因為犯罪被誅殺後,楊綰又被拜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是宰相之一。詔令公布之日,朝野上下一片慶賀之聲。
楊綰素來儉樸,品德高尚,所用車馬的裝飾也極為簡單。出任宰相沒有幾天的時間,朝廷中儉樸的風氣就形成了,這主要是楊綰的威信和儉樸美名所致。有個御史中丞名叫崔寬,是當時劍南西川節度使崔寧的弟弟,家中有萬貫財產,平時吃穿用行極為豪華奢侈。而且他還在皇城南邊修了一棟別墅,別墅裡亭臺樓閣,建築很是精美華麗,在當時堪稱天下第一。在楊綰上任這天,崔寬就默不作聲地讓人把別墅拆掉了。
還有,中書令郭子儀聽說楊綰拜了宰相,就下令軍營中的音樂減掉五分之四。有個京兆尹黎斡,在當時很受皇上寵信,每次出門都要帶一支很壯觀的隨行隊伍,單馬伕馭手就達一百人。楊綰拜相的詔書下達後,黎斡也馬上減少了隨從人員,總共只剩下十多人,可見楊綰的影響何等巨大。其他官員因為楊綰拜相而自覺節儉的不計其數,楊綰拜相本身好像就是又一道下令節儉的詔書。
楊綰在任職期間總是以德服眾,為人熱情公正,執法嚴明無私,所以他的節儉示範和提倡節儉才收到如此效果。所謂上行下效,一朝一代的興衰首先是從最高統治層開始的,這對於我們現在也是一個很好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