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帝(網路圖片)
可以說,三皇五帝時期經歷了人神共存的階段,華夏文明是是半神文化,是真正大道行於世的時代。根據史料,上古時期民風十分純樸,人們仰承甘露、俯吸醴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知樂生、不知惡死,過著一種完全順乎自然的生活。《黃帝內經》的《上古太真論》中說:「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當人完全順乎自然而生活的時候,就是處在一種雖然沒有修道,但是卻在道中的狀態。這也正是真正人類應有的生活狀態。
二、夏商周時代——中國進入王朝時代
五帝時期,天下的共主,譬如黃帝、顓頊、帝嚳、堯和舜,都是因為賢德而為各個部落所尊崇、所擁戴。而五帝對天下的治理也都是以德為上,較為鬆散。在挑選繼承人方面,五帝基本遵循「傳賢」的原則,在廣泛徵求大家意見的情況下,將帝位傳給符合這一條件之人,而並不一定將帝位傳給子嗣,除非子嗣符合這一要求。在舜帝去世後,夏族的首領禹因為治水有功,並且為人賢德謙遜,而繼承了帝位。禹死之後,其兒子啟繼承了天子之位,從而真正開啟了中國歷史上王位由「父子相傳」的先河,即古人所說的「家天下」的肇始。自此之後的歷代王朝,基本延續了這一繼承法則。夏朝的建立,標誌著中國原始的、鬆散部族社會的基本結束,他的誕生成為中華文明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10.夏朝——「家天下」的開始、華夏子孫的來歷
德性尚色:帝禹繼帝舜的土德以金德稱王(土生金),建立了夏王朝,服飾尚黑,即服飾旗幟以黑色為尊,姓姒。
主要成就:當堯帝在位的時候,洪水滔天,人們都為此十分憂愁(此時西方可能正是挪亞方舟時期)。堯便尋找能治理洪水的人,眾人推舉了鯀。鯀採用息壤堵水的辦法,但是九年過去了,洪水仍然氾濫不息,鯀治水沒有取得成效。舜被定位繼承人後,鯀因為嫉妒舜而反叛,禹勸說父親無效,日夜向天祈禱,希望父親改過。鯀因反叛被殺,舜命大禹來治理洪水,大禹有定水神針,可以知道水的深淺,並且通過疏通河道取得治水的成功。經過禹十三年的努力,所有的山川河流都治理好了,從此九州統一,四海之內都可以居住了。禹既治平水患,又征服黎苗,功業甚大,因此得到「大禹」的尊稱。舜帝去世後,大禹被禪位為天子。《史記 夏本紀》上說,禹為人聰敏機智,能吃苦耐勞;而且他遵守道德,仁愛可親,言語可信。他勤勤懇懇,莊重嚴肅,堪稱是百官的典範。禹的兒子啟也很賢德,天下人心都歸向於他。啟即位後,繼承了大禹的事業,並以德化來治理天下。
輔助大臣:皋陶、益等
因果關係:夏禹是顓頊的三世孫,在堯帝在位的時候就開始治水取得成功,舜帝去世後,大禹被禪位為天子,建立夏朝。在位八年,壽高一百零六歲。夏朝自禹至履癸(桀),共十四世、十七王,前後經過了四百餘年,華夏因此而成為中華的別名。夏朝王系表:
禹->啟->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發->履癸(桀)
11.夏朝的衰敗和滅亡
當帝位傳至第十五代夏王孔甲時,因為其淫亂,夏後氏的威德日漸衰微,並且引起了諸侯的反叛,夏王朝也逐漸走向衰敗。孔甲死後,又三傳至夏桀。桀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他不修德,奢侈無度,過著酒池肉林的生活。據《竹書紀年》記載,他「筑傾宮、飾瑤臺、作瓊室、立玉門」。還從各地搜尋美女,藏於後宮,日夜與妹喜及宮女飲酒作樂。據說酒池修造得很大,可以航船,醉而溺死的事情時常發生,荒唐無稽之事,常使妹喜歡笑不已。民眾的生活則十分困苦,他們每年的收成難得溫飽,更無兼年之食,每遇天災則妻離子散。夏代臣民指著太陽咒罵夏桀說:「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意思是說,你幾時滅亡,我情願與你一起滅亡。
桀性情暴躁,又很殘忍,動輒殺人。於是賢臣絕跡,勸諫消失,桀愈加驕橫。桀還四處用兵,勞民傷財,以致民眾反抗,諸侯叛離。
就在這種情形下,夏王朝星隕地震,河水斷流。夏朝末,又發生過兩次大地震。「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隕如雨;地震,伊、洛竭。」「帝癸三十年,瞿山 崩。」(均見於《竹書紀年》)以致後世談到夏末地震時說:「昔伊、洛竭而夏亡!」(《國語?周語上》)天災是上天對人不遵循天理的警告與懲罰。夏桀多行不義而天亡之。
商湯見夏桀已是天譴眾離,乃以「天命」為號召,說「有夏多罪,天命殛之」,要求大家奮力進攻,以執行上天的意志。鳴條之戰,商湯的軍隊戰勝夏桀的軍隊,桀出逃後死於南巢,夏王朝從此滅亡。一個強大的國家經歷了四百餘年歷史,卻被一個小諸侯國所滅,不能不引起人們的震驚與思考,所以後來出現了「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的告誡。
這樣,商湯就登上了天子之位,取代了夏朝,領有天下。湯封了夏的後代,到周朝時,把他們封在杞地。正所謂「有德者得天下,失德者失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