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標與蓋茨
號稱中國首善的江蘇人陳光標苦心經營的好名聲正面臨嚴重危機。《中國經營報》25號指責陳光標近年來的慈善捐贈有不少疑點,例如,某些捐款或受捐單位根本不存在,以及涉嫌將他人的捐贈納入自己名下等等。他被懷疑利用公益的名義博取個人聲譽,並藉此取得工程訂單和土地。陳光標則回應稱,媒體的報導98%不屬實。
隨即陳光標又接受央視邀請公開為自己辯解,並在微博上與質疑者們展開論戰。儘管爭辯雙方也有彼此都認可的事實,比如說,陳光標並不是沒捐過一份錢,但善款總額是否真如其對外宣稱的3億元,雙方卻針鋒相對。
《南方都市報》26號的社論說,儘管陳光標自認為是被潑了髒水,並稱此舉會傷及慈善事業,但質疑者卻認為,這種揭醜行動反而有助於淨化中國慈善。換句話說,這場真假慈善之爭的重點是,陳光標是否以誠實對待慈善,而不在於他是不是一個好人。這是因為,他的社會地位與顯赫利益都是建立在其公開宣稱的數以億計的捐贈基礎之上,沒有這些有待確認的準確數據就沒有陳廣標的今天。因此,他有義務用充分確鑿的數據來說服質疑者,否則就有欺世盜名之嫌。
文章又說,縱然陳光標不乏實在的捐贈行為,但這不是他免於被質詢的理由,他並不能因為確曾捐贈而自動獲得媒體查證的豁免權。相反,不論指證者的出發點如何,只要要求正當,陳光標理應主動響應,用證據來直面紛爭。假如以慈善之名行自利之實,打擊的是大眾對慈善的認知與信心,最終將會在另一個維度上損害慈善事業。雖然陳光標覺得自己受了冤枉,並急於表白,但反覆申訴的無外乎只有那句「自己是個好人」,而對其「誠實慈善」的種種質疑卻並未做出有力的回應。
不管怎麼說,中國缺乏透明度的慈善環境,既然能夠成就一些人,也必定要毀掉某些人。說到底,只有透明慈善,才能還原一個真實的陳光標,除此而外,別無他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