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本位」下的中國大學 (圖)

作者:馬國川 發表:2011-04-23 10:4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高等教育的弊病已成為社會熱議的話題,與此有關的新聞屢屢見諸報端,怪狀不斷湧現:社會總體教育水平日漸提高,博學廣識的大師級人物卻逐漸凋零,無以為繼;科研條件日益完善,資訊日益發達,偷工減料的學術剽竊、學術欺詐事件卻越來越多;學習條件不斷改善,大學生卻越來越無志於學術,走向物質化、功利化和娛樂化,道德水平下滑;大學教師的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教授」、「專家」的社會形象卻一落千丈,失去公信力,每每淪為公眾奚落、嘲諷的對象。

這些現象並非全部都源於大學教育自身的問題,但中國大學教育的缺陷已不容忽視。中國大學存在哪些問題?應該如何改革?以這個問題為主題,筆者近年來集中採訪了對此很有發言權的一個群體——中國的大學校長。

在筆者採訪的14位中國著名大學校長中,除香港中文大學的金耀基外,其餘均為大陸大學的校長,包括九位前任校長和四位在任校長。從採訪中可以看出,相比而言,前任校長更敢於直言,對問題批評較多,而在任校長對中國高等教育的前景表現地更為樂觀。但是,儘管存在這些差異,這些中國高等教育的領航者和意見領袖,也在很多問題上達成了一致。

大學校長的共識之一是,目前中國大學教育的問題已經相當嚴重,必須盡快解決。曾因經挑選出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而名噪一時的朱清時認為,中國大學教師和學生的創新能力都在明顯萎縮,學術論文水分太多,原創性內容微乎其微。歷史學家、中國師範大學前校長章開沅警告說,高校素質的整體下降已經有目共睹,更為嚴重的是高校教師急功近利、弄虛作假造成的誠信流失。目前中國大學出版的許多刊物已經鮮少有人問津,朱清時甚至略顯尖刻地說,現在學術界製造出來的大量出版物完全是一種浪費,而且在回收過程中還污染了環境。

追溯這些問題的源頭,大學校長普遍認為,大學管理的行政化是罪魁禍首之一,而大學校長的任命制是大學行政化的重要原因。他們提議對大學進行「去行政化」,包括逐步取消大學校長的行政級別。他們認為,大學的根本弊病在於將大學當成了行政機構來管理,大學的書記、校長都是上面任命的員,「官文化」充斥整個大學校園,不僅存在於學校管理層中,還蔓延到了學生會等自治組織中。由此帶來的結果是,本應是大學主導者的教授們沒有什麼話語權,只能想方設法地去迎合權力,或者主動投身官場謀求出路。

朱清時警告說,最近十多年來,雖然國家名義上在實行高等教育改革,但大學教育的行政化其實愈演愈烈,有真才實學的教授,越來越難以發揮聰明才智,而一些擁有權力和地位的「大腕」則把持了大學講座的講壇。

大學校長的行政評級,已將他們矮化為政府教育部門的附庸。教育學家、武漢大學前校長劉道玉說,西方國家的大學都是盡其所能地與政府部門保持距離,中國大學卻是拚命去討好教育行政部門。在核物理學家、復旦大學前校長楊福家看來,現在至少應把大學體制恢復到解放初的情況,那時大學管理者沒有什麼行政級別,像復旦大學、武漢大學這樣的名校的校長,社會地位都要高於部級幹部。筆者的受訪者普遍認為應該效法西方,通過招聘和遴選產生大學校長,而不應經政府任命,從而使高校擺脫行政系統的操縱。

大學校長的另一項呼籲是,應該將大學還原為一個學術共同體,擺脫外部控制,使大學教師成為學習的真正主導者。在這個方面,大學校長們有不同意見,有的主張「大學自治,教授治校」,有的主張「教授治學、校長治校」,但總體上都主張讓大學回歸它的學術本原,成為一方獨立超脫的淨土。劉道玉說,西方的大學從中世紀誕生起,就是一種學術共同體,既不受教會主宰,也不受政府干預,這一傳統一直延續至今。大學自治是西方高等教育的根本精神,號召向發達國家學習的中國,怎能只學皮毛而不學精髓?

面對大學與商界、學術與金錢日益交織的現狀,大學校長們還就一個問題大聲疾呼:大學一定要同市場保持距離。筆者採訪的很多校長都表示,一些人誤認為大學辦企業是美國的經驗,但其實在那裡,學校與企業等盈利機構之間是截然分開的。而在中國,大學以所謂的「教育產業化」為由想方設法創收、忽視教育質量而一味追求金錢的傾向已十分嚴重。例如,章開沅痛心疾首地說,高等教育進入了新一輪「大躍進」,大學成為重災區,大量教師把精力用在爭招生數額、項目經費、科研課題、學位授予點上,根本無心考慮提高教育和科研水平。

中國大學教育改革有何外部資源可供借鑒?在這個問題上,大多數受訪者均認為,現代大學已經形成一整套完善的體制,是人類文明的共同成果,中國應從西方發達國家吸取經驗。劉道玉把世界上成熟的大學體制總結為德國、美國、英國、日本四種模式,雖然在不同模式中,政府與大學的親疏關係各有不同,但各個模式均堅持依法、依章程治理大學,以及思想自由與學術自治。有了更好的大學管理制度,中國才有希望出現更多的教育家和真正的大師。

總體而言,這些中國教育界的有識之士所主張的,並非多麼玄奧的理論,在許多發達國家早已是社會的普遍共識。但自筆者完成這些採訪至今,還未看到現實中的大學教育體制有多少實質性的改變。反倒是僅在剛剛過去的一個月裡,高校界又出現一些新的爭議話題,例如北大擬對「思想偏激」的學生進行會商,又如青年學者熊培雲在外經貿大學的演講被一位學工幹部「砸場」。莫非除了法治倒退之外,中國高校的自由空間也將萎縮嗎?

幾天後,清華大學就將迎來它的百年誕辰,這是中國教育史上一個值得記錄的時刻。清華百年校慶正值北京初春,萬物吐翠,難道我們的大學還要堅持某種「主流價值觀」,對那些「偏激」的思想和「特立獨行」的學生莫名恐懼嗎?近一百年前的中國大學還能堅持「兼容並包」的精神,使大學成為社會的精華所在、良心所歸,難道這些精神我們今天還不能堅持嗎?



来源:金融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