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民主與共和兩黨關於預算案爭執得不可開交。面對著超過十四萬億的債務與高額的財政赤字,全國上下都明白削減政府開支勢在必行。問題在於削減的幅度——民主黨人堅持要保證社會福利,共和黨人則要求控制福利支出的同時不能增加稅收。歐巴馬總統對全國發表講話,指責控制眾議院的共和黨人的計畫是要窮人付出代價,而最富裕的階層卻坐享經濟成果。他表示,將支持增加對富裕階層的稅收。
問題是,增加對富裕階層的稅收是否能夠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呢?從表面上看,答案自然是肯定的。但是歷史數據卻提供了相反的證據:對高收入者的減稅反而增加了政府的稅源。
1913年通過的美國憲法第十六條修正案賦予聯邦國會以向人民直接徵稅的權力。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個人收入稅率直線上升,最高超過了70%。 1920年代,稅率逐漸回落,頂尖稅率被控制在25%。結果是,聯邦稅收總額從7億1千9百萬增加至11億6千4百萬。當時的財政部長、銀行家梅隆解釋說,高稅率導致富人撤出工商業投資以規避收入稅,資本流入別處。
1929年經濟危機爆發之後,胡佛總統大幅度提高稅率,而繼任的羅斯福政府在二次大戰期間將最高稅率提升至92%。此後,對最富裕者的稅率一直居高不下,在1960年肯尼迪上臺之前仍然是90%。肯尼迪上臺後,推動了大幅度減稅,最高稅率降至70%。減稅之後,稅額從1961年的9百40億美元逐步增加至 1968年的1千5百30億美元。
影響最大的是里根政府的減稅政策。面臨嚴重的經濟衰退,里根總統在1981年上臺之後開始推動大規模減稅,將最高稅率從70%降至50%,後來又降為28%。到1989年,聯邦財政收入比1983年增加了54%。
值得注意的是,這幾次大的減稅並沒有令富裕階層納稅的比重降低,反而是有相當幅度的提升。從1921至1928年,富裕者的納稅比重從44.2%增加至78.4%。肯尼迪的減稅將這一比例從11.6%提高至15.1%。里根時代的比例則從17.6%上升至27.5%。
如今美國的最高個人收入稅率在33-35%之間。按照歐巴馬總統的計畫,這個數字將提高為39.6%。但是這個計畫實現對於高額的政府赤字以及債務仍然是杯水車薪。即便向收入25萬美元以上的富人徵收百分之百的稅額,依舊無法填補聯邦政府萬億美元的赤字。況且在今日全球化的大環境下,資本的轉移再容易不過。對富人實行高稅率的結果,弄不好就會帶來殺雞取卵的惡果。
来源:VOA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