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朵傳奇的茉莉花(圖)

作者:穆宏燕 發表:2011-04-16 20:1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茉莉最晚於西晉時已在中國落地生根,生活中又隨處可見,幾乎讓人忘記了它漂洋過海的傳奇身世。「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它的美麗不僅由於「又香又白」,也因為它是中國與波斯—阿拉伯地區源遠流長的交往的見證。

末利耶悉茗是兩種來自波斯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誇。」當人們聽到這首婦孺皆知的中國民歌時,有誰會想到那又香又白的茉莉花是來自於遙遠的波斯呢。

茉莉(中國古籍記作「末利」)花有兩種,一種拉丁學名為yasaminumsambac(據有關學者考證sambac一詞源自波斯語的zanbaq「鳶尾花」)。此種花在較早時間經印度、東南亞傳入我國嶺南地區,被稱為「末利」。據考證,漢語中的「末利」一詞,源自梵語malikā,經暹羅(泰國)語mali到佔城(越南南部)語molih演變而成。此花耐寒,故很快傳入中國北方地區。因其花色雪白、花香清幽而廣受人喜愛,大江南北遍種之,或佐香茗,或作婦女的頭飾,正如南宋詩人楊巽齋讚茉莉花的絕句云:

臍麝龍涎韻不侔,薰風移植自南州。
誰家浴罷臨妝女,愛把閑花插滿頭。

另一種茉莉花拉丁學名為yasaminumofficinale,花朵稍大於前者,因此又俗稱大花茉莉。此種茉莉不耐寒,故僅在嶺南地區廣泛種植。其傳入中國的時間不可考,但應晚於前一種「末利」。中國古人根據波斯語(yāsamīn)音譯為「耶悉茗」或「耶悉弭「。據晉惠帝(290-306年在位)的大臣稽含所著《南方草木狀》一書記載:「耶悉茗花、末利花皆胡人自西國移植於南海(廣東)。南人憐其芳香,競植之。」這是最早提及「耶悉茗」花的中國史籍。美國學者勞費爾在其著作《中國伊朗編》中認為,在公元300年左右不可能有亞洲西部的人來到廣州,也不可能有「耶悉茗」這樣的波斯—阿拉伯譯音詞出現在廣州,因此認為稽含所記錄的這段文字很可能是後人添加的偽作。勞費爾之說在學術界很有影響,但筆者深疑之。

稽含著作撰寫的時代,正值大漢帝國崩潰之後,路上絲綢之路被大漠遊牧民族阻絕,波斯薩珊王朝(224-651年)開通海上絲綢之路的時代。既然有「末利」一詞經過海上絲綢之路的沿途各國一路演變進入中國嶺南地區,那麼為什麼不可能有波斯人直接由海上絲綢之路進入廣州,進而把「耶悉茗」一詞也帶入廣州呢?

耶悉茗五代之後改稱素馨花   波斯語的音譯淡出了歷史

到了唐代,茉莉花的原產地已經確定無疑。唐代的《北戶錄》說「耶悉弭花、白末利花皆波斯移植中夏」,再後的《本草綱目》和《廣群芳譜》等有關草木類的著作都明確記載末利是從波斯移植到廣東的芳香類植物。宋代的《緯略》說:「耶悉茗花是西國花,色雪白,胡人攜之交廣之間,家家愛其香氣,皆種植之。」

波斯語yāsamīn一詞,經阿拉伯人傳至歐洲,歐洲人又傳至他們的殖民地,幾乎成為世界各國語言中的通用字,當然不同的語言在字母上稍有變異。只是應當注意,在其他語言中,除了植物類的專業著作,該詞兼指上述兩種茉莉花,一般不作嚴格區別;而漢語音譯「耶悉茗」一詞特指後一種茉莉花,即只在嶺南地區廣泛種植的大花茉莉,此種茉莉五代之後改稱「素馨花」。
宋代的《能改齋漫錄·方物》記載:「嶺外素馨花,本名耶悉茗花。唯花潔白,南人極重之,以白而香,故易其名。」然而民間傳說此花之所以更名,是因在五代之時,有一位名叫素馨的種花姑娘,非常喜愛耶悉茗花。素馨姑娘後被劉王選入宮中,深得寵幸。一時間,宮內遍種耶悉茗花,宮女競以花為飾,每日梳妝更換丟棄的大量花朵隨波流入下游湖泊,形成廣州著名的流花湖。素馨姑娘後來亡故,人們為了紀念她而將耶悉茗花改名為素馨花。

且不論史籍與民間傳說究竟孰是,總之源自波斯的「耶悉茗」在中國花開兩種,「末利」與「素馨」各表一枝,原譯音詞漸漸淡出。茉莉香遍大江南北,素馨則在嶺南地區有「花魂」之稱,也是廣州花市的主打品種。

指甲花也是舶來品,染指甲的風俗在唐代從阿拉伯波斯地區傳入中國

在薩珊王朝時期的巴列維語古經《創世紀》中,將大花茉莉稱為saman,與yāsamīn分別用來供奉兩個不同的神祇。這說明直到薩珊時代,兩種茉莉在波斯還是有所區別的。然而,在波斯伊斯蘭化之後的文學作品中,兩種茉莉皆稱yāsamīn,一般不加區別,大約因yāsamīn的適應性強、種植範圍大、傳播更為廣泛的緣故。在波斯詩歌中,有時為了合乎詩歌的格律或韻律,詩人們往往將yāsamīn簡稱為saman。由此,saman逐漸成為yāsamīn的從屬稱謂。

然而,saman一詞傳入中國之後,音譯為「散沫」或「鬘華」(「鬘」乃音譯,「華」同「花」),有時指大花茉莉,但使用較少,更多地用來指從波斯傳入的另一種與茉莉花相類似的花。稽含的《南方草木狀》說這種花葉子像小榆樹的葉,花雪白,與耶悉茗和末利類似,但香味不同,在嶺南廣泛種植。到了唐代,婦女們用此種花的花與葉作染料來染指甲,人們便將此種花稱為指甲花。唐代的《北戶錄》說:「指甲花細白色,絕芳香,今番人種之,但未詳其名也。」這說明到了唐代人們認識到用「散沫」或「鬘華」來稱呼這種花是錯誤的,這是與茉莉花完全不同的另一種花。也許因為「指甲花」這一民間俗稱太強勢,其波斯語hanā'的中文譯音「海蒳」一詞直到明代才出現,但仍不被民間普遍使用。

其實,與波斯指甲花同科的中國土生花卉是鳳仙花。儘管中國的鳳仙花也可染指甲,但其效果不及波斯指甲花,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說:「指甲花,有黃白二色,夏月開,香似木犀,可染指甲,過於鳳仙花。」然而,中國土生鳳仙花的種類更多一些,不僅有白色,還有大紅、深紅、粉紅、紫紅、杏黃等多種顏色。

上古時期的波斯人就有用「海蒳」花來染指甲的習俗,這種習俗在中東地區十分普及,傳說埃及艷後克婁帕特拉就是用「海蒳」花來給指甲美容。儘管中國土生的鳳仙花也可染指甲,但在唐代之前,中國婦女並沒有染指甲的風俗,《詩經·衛風·碩人》用「手如柔荑」來形容女子的手白皙,《孔雀東南飛》中用「指如削蔥根」來形容女子手指白淨剔透,都沒有紅指甲的任何信息。到了唐代,中國與阿拉伯-波斯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空前發展,染指甲的風俗也隨之傳入中國,張祜的詩句「十指纖纖玉筍紅」顯示出女子的紅指甲已經牢牢吸引了詩人的目光。到了宋代,這種風俗更為普及,陸游的《釵頭鳳》中「紅酥手」一詞,便是宋代婦女染指甲的一個小小證明。

不少穆斯林商人在廣州及嶺南地區落腳生根,其後人多以種植香花為業

上述三種真假茉莉花都主要出產於波斯南部的法爾斯省及其他波斯灣沿岸氣候比較炎熱的地區,法爾斯省省會設拉子更是以出產茉莉花精油著稱。在有「設拉子夜鶯」之稱的著名抒情詩人哈菲茲(1327-1390)的詩歌中,「茉莉花」一詞頻頻出現,比如:因羞於與你的嬌顏媲美,茉莉借風之手用塵遮掩嘴。此聯詩歌中「茉莉」一詞為saman。再比如:哈菲茲啊沒有美酒佳人就別徒勞閑坐,這是賞聞玫瑰與茉莉的時節當戒酒戒色。此聯詩歌中「茉莉」一詞為yāsamīn。
中國嶺南地區的氣候與波斯灣地區相彷,廣州又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終端大港口,不少來自阿拉伯—波斯地區的穆斯林商人在此落腳生根,其後人多以種植香花為業,使嶺南地區至今仍是中國香花生產的主要基地。該地區的回族穆斯林在祭祀祖先時,香花在各種供品中佔據顯赫地位,並且主要是茉莉和素馨。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