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已經過去,看看分行業板塊的表現情況,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即去年跌幅較大的板塊,如房地產、金融服務、黑色金屬等,都表現比較好,而去年漲幅較大的板塊,如醫藥生物、電子元器件等則成為表現最差的行業。即便是今年年初大家信誓旦旦、一致看好的十二五期間主題投資品種如水利水電建設、雲計算、觸摸屏、新能源等,也成為一季度跌幅居前的品種。由此可見,行業發展前景或行業的成長性看好,未必表明歸屬於該行業的股票就只漲不跌。同樣,傳統行業或週期性行業在貨幣政策趨緊階段,也未必只跌不漲。因為影響股價波動的因素實在太多,但最根本的因素還是估值水平。
因此,有人將這段時間以來房地產、金融板塊的走強定義為「估值修復行情」,也有人認為是風水輪流轉,更有人認為風格轉換開始了,畢竟中小市值股票走勢強於大市值股票的時間已經超過兩年。但究竟風格能否真正轉換,現在還難下定論,還得拭目以待。不過,要期望A股市場的估值結構從此趨於合理,恐怕就是一廂情願了,因為20年來無數次所謂價值回歸,都被隨後的估值扭曲或泡沫所取代。深交所網站數據顯示,創業板市盈率與去年比已經腰斬,回落至55倍,但幾乎還是主板的兩倍,中小板則為44倍,相比香港創業板平均市盈率10倍左右,A股市場的中小市值股票顯然被大大高估了。而同時不少大市值行業股票如金融、石化、鋼鐵、煤炭等卻低於H股或與H股估值接近。
因此,A股市場雖已經成為全球市值第二大市場,但估值無序化,離成熟還十分遙遠;正如中國的汽車市場規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車市,但中國的交通秩序卻遠不如美國等發達國家一樣。中國自1987年以來交通事故的死亡率一直居世界之首,其中80%是駕駛員違章引起的,儘管中國汽車的保有量佔全球7.5%,但交通事故死亡率則佔到20%。
股市雖然與交通秩序風馬牛不相及,但反映股市成熟度和交通秩序好壞的,大致都可以用人均GDP水平來衡量,如中國的人均GDP在全球排名大約100名左右,非常靠後,故交通狀況非常糟糕,而股市表現也很差。上證指數從2000年末至2010年末只上漲35%,而同期名義GDP上漲了2.8倍,而香港的國企指數更是上漲了6.8倍。為何同樣的企業,在香港表現卻如此之好呢?
我們分別對146家在A股上市和134家在香港上市的央企及央企控股企業從2001年到2009年的分紅率水平(紅利佔淨利潤的比例)進行統計,發現A股央企的9年平均分紅率20%,而H股央企則達到36%。尤其是在A股市場最低迷的04-05年,A股央企的分紅率不足10%,而香港上市的央企分紅率則在40%左右。有道是「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因為A股市場的大部分投資者只對送股遊戲、重組遊戲感興趣,追求的是價差收益;在A股市場上,上市公司盤子越小、行業越有想像力、地點越偏僻,則給予的市盈率水平越高,我們可以稱之為「信息不對稱溢價」,而這類公司在成熟市場絕對是要遭遇估值折價的。投資理念上的差異、估值的扭曲,也影響到上市公司的行為,如輕分紅、重融資,輕經營、重投資等。A股投資者20年來過高的回報預期,其結果卻是大部分人的長期虧損,而H股主流投資者對國企一年兩次分紅的要求,卻導致了上市公司股價上漲大幅超過GDP增速。
目前,基金的股票份額約佔流通市值只有10%左右,A股成為全球最大的散戶市場,估值無序的局面還將長期延續。不過,對於堅守價值投資理念的A股投資者而言,投資被低估、被錯殺的股票,同樣可以獲得高回報。尤其是進入全流通時代後,A股整體的估值優勢已經顯現,這兩年來央企在A股市場的分紅率已經與H股市場十分接近,說明市場也在逐步規範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