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隨父母技術移民加拿大時我14歲,與大多數技術移民家庭一樣,剛到加拿大家境很是艱難。在家裡最艱難的時候,父母通過在餐館和工廠裡掙最低工資支撐這個家,並陪我度過了我最叛逆的那幾年。因為實在無法融入本地社會,父母在2003年前後相繼回到國內,至今都是自己一個人在加拿大度過。現在回想和父母在加拿大一起生活的4年裡,我也曾經在心裏對父母有過種種的不滿,相信他們也有過類似於秦阿姨的煩惱。但現在,我從心底裡感謝他們,並想跟他們說︰ 爸媽,您不用煩惱,您從未給兒子丟過臉。
到加拿大上學後,我認識了一群家境很好的來自香港和臺灣的同齡人。除了在學校裡的交流,放學後很少有更多的機會與他們一起玩。原因很簡單,沒有多餘的經濟能力讓我與他們出去消遣。我盡量不讓父母送我去學校,可能我不希望同學看見父親為了找工作而花2000加元買的與我差不多大的破車。我也從來不請同學來家玩,因為家裡太小實在沒有什麼地方下腳。當時家境的差距,使得我產生了嚴重的自卑,甚至有些心理變態。家裡後來雖有了些起色,買了房子,但仍然是以租養房,狹窄的townhouse裡,上上下下住了3家9口人,仍然無法像住在大house的同學那樣,爽快地請人來家玩。
雖然日子辛苦,但父母從沒有顯示過一絲自卑感。他們始終樂觀地生活著;他們始終鼓勵我積極向前,告訴我一切只能靠我自己;他們始終支持我參加各種學校活動,雖然家裡經濟仍不寬裕。父母教會了我要有開闊的胸懷,現在物質上的差距不是永遠的,它會被輕易改變的;要有長遠的眼光,不要只看到眼前的處境,要看到自己美好的未來;要有自信,要相信自己的未來可以通過自己努力而得到,而不是父母的努力;要努力,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父母的言傳身教讓我的注意力慢慢從現階段物質上的差距轉移到了我的未來,於是我選擇了我現在的專業並幸運地進入了名牌大學;進入大學後,讓我對社會和專業有了更多瞭解,我慢慢知道,我的選擇沒有錯,我堅信我的未來會是美好的;看到了未來,我更加自信,有了明確的目標,我更加努力。現在,大學畢業兩三年的我有份大家都很羨慕的工作,除了較豐厚的收入外,我還可以每年借出公差回國的機會,經常回去看看父母。自己也買房買車娶媳婦,父母終於不用再為我煩惱了。
我的經歷雖比不上錢學森留學歸國做出巨大貢獻來的偉大,也不像國內讀不起書的孩子靠撿垃圾考進清華那麼讓人心酸,但它確確實實代表了2000年前後那批跟隨父母技術移民來的80後的成長經歷。我們不能算作真正的「富二代」,我們在物質上沒有那麼富裕的家庭;但我們也是真真正正的「富二代」,我們的財富是在我們的精神上,而且是無法衡量的。
爸,媽,謝謝您們為我們做出的犧牲,我們從當年的那份「苦」中獲益匪淺,您從未給我們丟過臉。我們長大了,漸漸品到了人生的「甜」,也是我們為您們和為這個家掙臉的時候了。
最後,我想給所有像秦阿姨這樣的爸爸媽媽們幾點個人建議,希望能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幫助。
- 與孩子的交流要保質保量,過多說教只會讓孩子厭倦,適當的鼓勵更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 多與孩子一起接觸社會,參加各種活動,讓他們看到家裡積極的一面,並有個開闊的胸懷; - 啟發孩子看到他們自己的未來,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潛力和優勢,並建立他們的自信;
- 要讓孩子理解,父母的努力可能只能為他們鋪很短的一段路,而之後還有很長的路不僅要他們自己走,更要自己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