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國媒體披露,中國大陸很多學術期刊「賣版面」刊登「論文」,有「國家級」刊物最低收費800元人民幣 ,就可以「來文照登」所謂的論文。有學者認為,中國高校現行的以論文數量定職稱的制度是造成這種學術醜聞的主要原因。
據北京出版的《中國青年報》報導,近期在中國社交網站出現學術刊物以「超低價」、「低到你想不到的價格」的廣告,推銷版面刊登所謂學術論文。其中屬於中國國家級期刊的《中外醫療》的廣告稱,刊登一篇2000多字的論文,作者只要支付800元。一些期刊每期發表論文的數量也相當多,有的甚至一期可刊載 200多篇論文。每篇收幾百元,其收益相當可觀。也有學術雜誌只要付錢就可以「來文照登」。出現期刊不但不需支付稿費,反而收取發表費的反常現象。
杭州示範大學的岳剛德教授認為,中國之所以出現學術刊物收錢發表文章的問題,是因為一些高校的職稱評定已經演變成論文數量之戰、論文等級之戰,
「首先,我們要看到這裡面存在的最基本的問題。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拚命採用多種方式想在雜誌上發表文章?如果說發表的文章它沒有最後得到一個認可,或者說評價機制對它採納的話,我想他沒有必要發表這文章。所以這裡面關鍵的問題是我們一直要關注的就是發表的這些文章其實就是我們當下在這樣一個學術評價當中很重視我們所說的論文發表的數量包括在什麼期刊上。」
岳剛德教授介紹說,在中國的職稱評議、評審中普遍存在發表論文越多的人, 其科研能力、學術水平就越高的傾向,
「學術評價的機制怎樣真正落實到一個就是我們從專業的角度來審視這個問題。而不是從我們目前比較嚴重的行政單位的一個取向。為什麼我這麼說呢?因為現在這些雜誌它們本身的級別就是一個行政體制下的級別。而不是學術自由的研究的級別。從這裡面看的話,一個是牽扯到評價問題;第二個牽扯到一個學術自由的問題。所以這兩個問題又是緊密地糾結在一起,就是一個學術評價的體制問題。所以我想這些東西如果要真正改觀的話,其實需要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美國托萊多大學退休榮譽教授冉伯恭,不能把學術論文的數量和質量混為一談,凡是重大理論問題或科技項目都需要進行長時期的艱苦努力,在這期間不可能發表很多論文。例如中國的水稻專家袁隆平就只研究出了雜交水稻,
「中國現在高校的數量發展得很快。質量監督有各方面的問題。主要因為中國高校職稱的副教授、終身教授、各級的講師相對都受行政人員的影響力很大。行政人員並不全是學術上有成就的人員。所以在質量上,在人事決定上誰升級副教授升正教授啊,這個非學術的成分的就加進去了。人事關係也都加進去了。這就影響教授的升遷,學術的研究。」
報導說,中國高校學術研究出現混亂亂象的根源在於高校行政人員對學術的主導作用,評職稱看發表文章數量等規定,是行政人員定出來的。而具體進行職稱評估的,又是行政人員,而不是專業的學術專家。中國必須改變行政人員主導高校學術的局面,形成由學術團體組成的論文評估機構,由學術專家來進行論文及職稱評定,這才能遏止作者為評職稱,出錢發表論文,學術刊物為賺錢濫發論文的學術醜聞。冉教授說,
「中國現在大學很多了,很多二流、三流的大學在對論文的品質和把關不夠嚴格。濫竽充數,很多都是論文很多。現在國際上統計,中國學術論文發表的數量現在在全世界幾乎是第一了,但是質量還是有問題。」
報導還說,目前在中國大陸的學術期刊發表的論文中,只有5%能算是優秀論文,30%為平庸論文,有65%不屬於嚴格意義上的學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