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在是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雖然還無法像美國央行美聯儲那樣在貨幣政策等方面行使相對獨立的權力,但中國人民銀行作為中國的央行在中國經濟和全球經濟中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以至於有美國金融市場分析人士不久前撰文表示,「中國人民銀行,中國的央行,在推動世界金融市場」。
還記得經濟危機前國際金融行業那句耳熟能詳的話嗎?「格林斯潘打個噴嚏,全球都要跟著感冒」說的是美國聯儲會作為美國央行在全球經濟中扮演的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雖然中國的央行也在發揮著日益巨大的作用,但路透社星期四發自北京的一則報導說,要想獲得美國聯儲會主席伯南克和歐洲中央銀行總裁法國人特里謝在國際金融界的影響力,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只有做夢的份。
路透社的報導進而表示,不像西方國家的央行,中國央行在利率或人民幣價值方面沒有最終決定權,金融和貨幣的政策方向由國務院,或中央政治局決定;在銀行借貸和治理通脹問題上,國家發改委與其爭權奪利; 涉及到與出口有關的人民幣匯率問題, 商務部又與其角力。對此,加拿大中國經濟問題專家徐滇慶教授表示, 路透社的報導「基本靠譜」。
「中國的央行是在逐漸健全貨幣發行和管理機制。但是中國的體制和西方的多權,互相制約是不一樣的。最終決策權不在央行。」
中國領導人達成共識,在2005年允許人民幣匯率作出重大調整,中國央行為此功不可沒;中國央行也是去年六月中國放棄兩年人民幣匯率盯住美元做法的幕後重要推手。此外,中國央行也使中國的國內債券和貨幣市場現代化,為控制貨幣供給和引導金融市場預期引進了一系列短期金融工具。
臺灣大學經濟系教授張清溪博士表示, 中國央行發揮的作用的確越來越大, 但它不可能像美國聯儲會那樣有著獨立的運作,不受中央政治需要左右。
「因為它需要有一個融通資金或是讓金融業能夠發展的環境。所以它一定要有一個這樣的單位。但是它的政治權利不可能鬆手。只要共產黨在,它就不可能。」
張教授進而表示,中國共產黨要想在中國繼續執政,保持其政權的合法性, 經濟必須髮展; 現在中國在極權體制不變的情況下所取得的經濟成就不可能長久, 也不可能惠顧大眾:
「如果獨裁政府不經營好的話,就不會有民主政治,就不會有市場經濟了,它就不可能真正的好。它能夠好只是讓少數人好而已。這也是它為難的地方。它當然希望經濟好,因為經濟因為這是它執政的唯一基礎。但是它是不可能在獨裁,不可能政府超越或是政府取代市場就能夠使經濟變好。」
中國人民銀行作為中國央行的歷史並不長,真正像模像樣地行使一個國家央行權力並沒有幾年時間。 眾所周知, 中國銀監會直到2003年才問世。徐滇慶教授表示,中國央行要想想西方國家的央行那樣獨立作業, 至少短期內可能性不大:
「這個首先要決定中國的決策體制要發生變化。從目前的決策體制來看,那是不可能的。黨領導一切,重大的課題不上中央常委會的議程是根本沒有決策的。 」
當有西方金融市場分析人士現在說, 要用「別和中國人民銀行作對」取代世界金融市場中心華爾街的老觀點沒「別和美聯儲作對」時,中國的央行將來該當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