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截圖。
前幾天,兒子丹要想去看電影,按他的說法,是Family Movie Time。於是,我們一家三口,就去了 Cineplex 電影院。
孩子開始懂事了,但是也帶來了一些對大人的挑戰。我知道他喜歡看電影吃零食,加上知道電影院裡的食物賣的特貴,便事先準備好了一包食物飲料,準備進去後邊看邊享受。
我去排隊買票,丹和他媽媽站在檢票入口處等我。這一站,站出點麻煩來。丹是一個很忙的孩子,閑不住。他東張西望。我買好票,他又說他還想看另外一部兒童青少年的電影,我也沒多想,就同意了。
第一個麻煩:他一進去,就鬧著要買吃喝。我說我不是給你準備了一大包食物飲料嗎?他說電影院裡不容許吃自己帶去的食物,只能在裡邊買。我說這世界上哪裡來這麼霸道的規矩?電影院裡的東西賣這麼貴,搶錢啊?!我四周看看,也沒看見有此通告。
丹不依不饒,又拖著我返回去了檢票口。在那檢票口外邊,地上豎著一個小牌,上面有幾個小圖,其中有一個是食物飲料圖,上邊有一個紅色圓圈加上一紅色斜槓,有點像交通標誌。丹向我解釋,這就是不容許帶自己的食物進去吃。我心裏不太高興,吃了竹子啊?這也管的太寬了,拖上孩子就走。這孩子,看什麼不好, 怎麼專揀這玩意看!
孩子進去,一家人坐下。電影開始。這是孩子自己選的電影,他饒有興味地看了起來。過了一小會,我掏出他喜歡的炸薯片爆玉米花巧克力來,遞給他吃。他拒絕了。我問他你不喜歡吃這些東西?他說喜歡,但是他堅持說在電影院裡,不應該吃自己帶進來的食物,應該去買。我沒辦法,只好帶著他又出了電影廳,到食品部去給他買吃的。那裡可真是搶錢宰人:一包爆玉米花$5.99,一小包巧克力$5.99(如果在外邊都是1-2元一包的食物),加上13%的稅,共 13-14元。真是暈了。我自己都不買這麼貴的食物吃。又進去坐下。孩子開始津津有味地吃零食,看電影。
第二個麻煩:丹看了一會電影,轉頭提醒我,他還要看第二部電影。我說好啊。他說那你趕快去買票啊。我楞了一下。這裡電影院都是在大門口檢票,進來後,在各個放不同電影的影廳門口,是沒人再檢票的。我開始本能的想法,是看完這部電影,就去另一個廳看,我一直以為這是合法合規章的。但是我轉念仔細想想,可能孩子是對的,因為買一張票,就應該只看一部電影。至於人們是不是這樣做,那就要靠人們自己的良心和信譽了。我於是又出去到買票處買了另外一場電影的三張電影票。心裏想,今天是放血,痛一把,陪太子攻書。又回去坐下。孩子又問我是否買了另外一場電影的電影票,我說是的。他要我給他看看。我遞給了他, 那上邊還有沒經過檢票的副券以及電影名字。他看了,放了心。
看著那些兒童青少年的電影,本來對我沒有什麼吸引力,我於是坐在那裡,陷入了深思。我在歐洲學習居住過好些年。好些西歐國家,在對公民的行為管理上,是實行信譽制度。比如,我曾經去過歐洲多國,那裡大都是公交車系統包括地鐵實施"信譽制",即公民靠良心良知自己自覺買票上車,無人檢票。電影院演出廳,有不少也是無人檢票的。當然,有時也有檢票員來查票。
我並不認為我自己是什麼特別高尚的人,但我也不是低級庸俗的人,也不是貪小便宜的人。但是,在不違反法律的情況下,我也要為自己的利益多考慮。其實,上述的兩個例子,更多地折射出人們在處理日常生活的情況時,可能遇到的良心和道德,以及在自覺地遵守規則選擇上的兩難處境。
對上面兩件事的處理,我並不是想說自己怎麼了不起。與其說是我做了應該如此的選擇,還不如說是我當時考慮的核心是孩子。我不願意給孩子的正常正當的價值觀上,蒙上陰影或造成混亂。如果是我一個人,我並不能保證不做出其他的選擇。我也不過是一個有著優點弱點的普通人。
在開車回家的路上,我為了這兩件事,向兒子說了謝謝。他說:"For what?I only followed the requirements."(這有什麼? 我不過是按要求做了。)這又讓我想起:就在前幾天,一位多倫多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舉辦大型公益性聲樂講座。開講以前,主持人宣布:希望不要錄音錄像(除了"新時代電視"錄節目外)。這位歌唱家積累二十年聲樂演唱及教學的經驗,講的許多是她個人長期摸索總結出來的精華。但是,還有幾位在場人士,不自覺,一直在下邊偷偷地錄音。這很不好,違背舉辦方的明確要求,即便這不違法。但是,應該注意尊重別人的規定,存點公德。這裡也有一個做人的良心良知的問題。
孩子,是一場艱難的任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對他人的信任,包括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技能。還有就是情緒處理的能力。另外,就是培養孩子要有一定的做人的準則和底線。這些都是屬於情商的範圍。至於智商,那是遺傳和開發的另外一個問題。
當一個孩子在開始明白了自己與外部世界與他人的區別,以及外部世界是對人的行為有要求時,在他同時開始有了自我的見解時,他便開始了在按外部世界的規範要求下的自我獨立的發展。他於是有了表達出自我見解的願望和權利。這時父母不要因為孩子不同意見而生氣,而要認識到孩子這時是在表達自己的獨自思想以及自我主見,但是同時是在調整自己在一個有法律有規章的社會裏生存行事的行為模式。
如果孩子從小在價值觀念上,在對人(對父母)的信任感-這是一定需要建立起來的--上遭到混亂和誤導,如果這點遭到中斷,此人長大以後多半焦慮感重、不信任人、疑心重,並且行為上會出現誤差和較大的過失。筆者因為工作原因,在西方曾長期在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中心和犯人改造系統對其做心理工作。許多犯了罪的人,就是因為在兒童青少年時期,價值觀上沒有定位好,加上與父母的親情沒有連接好,自信心低下,不安全感強,社會角色混亂,而導致人生的錯誤和失敗。
不誠實的父母,表裡不一的父母,自私自利的父母,奸詐虛偽的父母,很有可能培養出不誠實、表裡不一、自私自利、奸詐虛偽的孩子。孩子從小的正當觀念、對他人要求的理解和對應,以及對他人的同情心的培養,對於一個人的人格發展極其重要,它會幫助培養一個人的品德行為、良知和對他人的善意。
羞愧感和內疚感也應該在孩童期初步建立。一些國人常說中國人是沒有懺悔感的、沒有罪過感的民族。中國及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苦難,與這點極有關係。其實沒有懺悔感和罪過感的核心基礎是因為羞愧感和內疚感沒有在人格中建立起來。中國人在這方面是很欠缺的。再看看如今的中國,連本來應該成為社會良心良知基石的知識份子,相當一些都是金錢第一,抄襲剽竊,出賣人格,玩弄他人。罪過感、羞愧感和內疚感是近年來心理學上研究很深入的專題,它涉及到現代人生活的許多方面,有待筆者今後另撰文詳述。
人們往往不明白,為什麼有的人做出那些極為違反人類共同價值的事情來。這是因為這類人人格本身不健全,是病態的,是因為從小在觀念樹立上的負輸入和誤導。筆者作為一名專業心理工作者,作為一位父親,在工作中、在家裡,觀察孩子、分析孩子、幫助兒童青少年健康成長,不僅僅是儘自己的本分,不僅覺得很有意義,而且覺得自己是在對他人、對人性、對社會的良性發展,做出自己應該做的一點貢獻。另外,人們在道德,良知,行為,心態,社會規範之間的選擇和兩難的處境,也是近年來在西方研究盛行的一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