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領導人可能已經意識到,讓多數居民無力承受的高房價是一個問題。但解決問題的方法是蓋更多的樓嗎?
最近,一年一度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公布了具體計畫,準備啟動耗資人民幣1.3萬億元(約合2,000億美元)的大規模保障房建設計畫,打算在一年內建設1,000萬套保障房。項目所耗資金大約同中國2009年大規模經濟刺激計畫的規模一樣。
大家希望這能為那些無力承擔投機性上漲的住房價格的居民提供廉價房。總的算來,未來五年將建設3,600萬套保障房。
但有關部門真的抓住了問題的關鍵了嗎?許多人認為根本問題並不在於供應不足,而是投機狂熱中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導致了價格的膨脹。
在中國的許多城市經常可以看到有些住宅晚上沒有亮燈的跡象,這意味著存在大量空置房。雖然去年的一份報告說,根據全國的用電量推算,中國可能共有6,450 萬套空置房,但沒有人知道確切的數字。不過這也意味著中國已經有大量住房可供使用,但這些住房要麼因為炒作而被囤積,要麼沒有被售出。
令人擔心的是,蓋更多的房意味著更多的錢被用於購買磚頭、砂漿和混凝土等建築材料,而這只會加重中國經濟資源錯配的問題。
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如果你看看中國內地房地產市場龐大的規模和投入的資金,你就會知道住房供應不是問題。據瑞銀(UBS)的經濟學家汪濤估算,中國城市住房存量的價值相當於中國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的75%。如果你用2010年新建住宅的市場價格來估算,這一比例會上升到120%。
今年到目前為止,儘管中國政府幾次加息,並出臺了一系列為樓市降溫的措施,但房地產投資依然在加速。據國家統計局估算,今年頭兩個月,房地產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了24.9%,達1.74萬億元。
不過北京的政策反應並非沒有先例。不幸的是,人們馬上想到的是香港政府在1997年回歸之後不久承諾每年興建8.5萬套公屋的目標。由時任香港特首董建華提出的這一政策同樣也旨在應對廉價住房太少的問題,在那之前已經嘗試過多種抑制房產投機的措施。這一舉措後來被指對市場人氣造成了負面影響,並促使房價更長時間一蹶不振,較高峰水平下跌了60%-70%。
風險在於,中國由中央政府制定的樓市新政有可能產生類似的效應。如果當局希望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更好的應對辦法是確保更有效地利用其存量房,而不是簡單地大興土木。值得注意的是,上週臺灣政府批准一項「奢侈稅」立法,將對出售非自用房產的交易課以15%的稅。這至少會限制投機行為,也意味著刺激措施是為了惠及最終用戶。
香港對於內地投資者的怨言之一是,他們甚至不尋求出租房產的收益,出租至少還能為市場提供出租房的供應。
這背後依然是一個根本性問題,即在中國通脹的大環境下,錢還是不值錢。當局不願意承受更高利率之痛,即便近期利率有所上調,實際利率依然為負──通脹率高達 4.9%,而存款利率僅為3%。房地產被視為對沖通脹的保障,雖然採取了提高首付等種種措施,投資房地產的誘因仍然十分強烈。
與此同時,承諾的新住房並不能保證建起來。中國政府僅從中央財政中提供人民幣5,000億元,其餘的資金將來自地方政府和購房者。以某種方式將廉價房隔離開來,讓它不致影響更大範圍的房地產市場定價,這也是種微妙的平衡之舉。
或許更好的解決辦法是,北京方面做好準備,用一部分預算購買空置居住區的存量房。眼下人們很難不苟同瑞銀經濟學家汪濤的觀點:中國房地產泡沫是未來幾年最大的宏觀經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