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關上週中國人大會議的新聞報導中,通脹是焦點所在,但是,一場圍繞中國經濟再平衡的內部激辯或許會讓人們更感興趣。從「投資型增長」轉變為「消費型增長」將是一項艱鉅的任務。中國家庭消費的演變是近幾十年最令人矚目的經濟事件之一。上世紀80年代,家庭消費在中國GDP中佔的比重為50-52%,屬於低水平,但尚在亞洲其他高儲蓄國家所處的範疇之內。
在之後的十年內,由於中國經濟增速快於消費增速,家庭消費在GDP中的佔比緩慢下降,到2000年降至令人擔憂的46%。不斷擴大的投資和貿易順差由此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在接下來的十年內,這兩個環節迅速擴張,推動中國經濟年均增長10%以上。
然而,在接下來的十年內,由於處於破產境地的中國各家銀行亟需救助,消費與投資和出口以更快的速度背道而馳。到2005年,消費的佔比降至40%這一前所未有的最低水平。在溫家寶總理領導下,中國政府決心推動經濟均衡增長,提高家庭消費在經濟中的比重。但是,低消費並非偶然現象,而是現有增長模式的根本特徵。不放棄現有模式,就無法改變低消費。果不其然,中國政府不願意這麼做。於是,接下來的5年裡,家庭消費比重進一步下滑到35%,令人愕然。
中國經濟的極速增長受到了大規模家庭財富轉移的推動。家庭財富的轉移為製造業和投資的繁榮提供了補貼,並為不良貸款埋單。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央行制定的極低利率。在低利率的作用下,每年從家庭轉移給銀行和貸款者的財富起碼佔GDP的5-7%。家庭財富減少,自然導致家庭消費下降。
投資驅動型的增長模式並非中國所獨有。許多國家都有過成功的先例,但也都遇到了同樣的困境。迅速擴張、受政府指導的投資往往存在配置不當的問題。所造成的損失會被巨額隱性利率補貼掩蓋起來,但不會因此消失。
中國也不例外。中國資本錯配的規模之大已到了難以維繫的地步。因此,現在中國政府必須允許家庭從近幾十年產生的巨額財富中獲得更大份額,使消費取代投資,成為未來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但這中間暗藏隱患。再平衡要求中國降低投資增速。不良投資累積越多,就必須從家庭轉移出越多財富,來維持那些投資。然而,投資減少勢必導致經濟增長驟然放緩。加快投資步伐是政策制定者維持經濟高增長的唯一途徑。
這就是中國國內這場爭論變得如此激烈的原因所在。改革派認為,要形成一種更可持續的增長模式,就必須減少投資,放慢經濟增長步伐。反對者——主要集中在受益於現有增長模式的行業——則認為高增長和低消費之間不存在關聯。他們主張採取行政手段,在不導致投資減速的前提下擴大消費。
中國何時能夠解決這場爭論至關重要。歷史先例表明,一旦國內失衡達到嚴重程度,在改變投資驅動型增長模式方面拖延的時間越長,為此付出的代價就越大。但是,歷史先例也讓我們知道了,這種模式會讓人多麼上癮。這正是中國領導層面臨的挑戰。只要投資還在迅速增長,就需要家庭部門提供更多補貼,家庭消費佔GDP的比重就將停滯不前。只有在中國開始朝著新增長模式轉變以後,再平衡才會啟動。
改革派(他們就像傳遞壞消息的信使一樣惹人討厭)和維護現有模式的陣營(他們認為沒必要放棄一種帶來如此高速增長的模式)之間的激烈辯論,已經成為一場世界級辯論。這場辯論何時落下帷幕,將決定未來幾十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和性質。
来源:金融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