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多座世界聞名的大城市,如紐約、芝加哥、舊金山、費城和波士頓等,但實際與美國人生活最有直接關係的卻是無數個人口數千到數萬的中小城市,有些比我國的大型鄉鎮規模還小,很多小城市可能僅相當於我國大城市中的超大型居民小區。也許是語言翻譯的原因,美國人把大大小小的城鎮都稱為市,行政首長則稱為市長。
老友的家住在東北部一個五萬多人口的小城裡。市長是位頗富有也很忙碌的石油機械商人,自願報名申請並通過激烈競選擔任了一城之長。他的市政府在一座極普通的五層寫字樓的第三層,包括接待室只有三間辦公室,其餘各層的房間則是該市完全以商業模式操作的各種公司,如供電、煤氣、自來水、通訊、交通、市政、環保等,還有部分企業的辦公室。警察、稅務、法庭、郵政、民政等部門倒有自己的辦公處,但規模均十分小,甚至有點寒磣。因為銀行、商業、工廠、文化傳媒和土地基本為私有,政府除教育、衛生和市政等公益事業外也不存在直接參與市場的職能,因此州市政府均不設管理經濟、金融、商貿、土地資源和工業的機構部門,更沒有什麼文化局、廣電局、招生辦、招商局、菸草局或城管局之類的政府機構,質檢、審計、交易監督、信用資質認證,甚至連中考高考之類的事務都由權威的民間或非政府組織負責實施。
市政府由市長和他的三個部下組成,一個助理兼秘書,一個接待員兼辦事員,還有一個辦事員兼打字員。沒有副市長、辦公室主任、處科室領導,甚至沒有司機,每人都自己駕車,規格氣派比我國城市的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要遜色許多。市民有事可隨時去市政府面見市長或向他秘書預約接待時間。
市長及市政府嚴格按市民會議(因城市較小未建市議會)作出的決議辦事,遇有重大事項、花大錢事項或特殊事項,立即會召開市民會議討論表決。市長本人的薪酬、辦公費用也由市民會議確定(市長薪酬還不及他在本人企業收入的零頭,揩油貪腐好像都毫無必要);市長(包括全美任何級別的官員)的薪酬可在網路上隨意查得。市長和幾位手下永遠忙忙碌碌,但好像永遠沒有怨氣,永遠不會發火。十幾年前通訊不及如今發達時,小城為了增加4名警察,市政府工作人員加上警察(也有志願者)還得挨家挨戶登門,把邀請市民出席「討論增加警察會議」的通知送達本人或塞入居民家門內。
美國的市長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他除了市議會或市民會議外,完全不存在上級領導,市長和州長均由市和州各自的議會在選民選出的人選中任命,因此市長和州長,州長和總統都不存在任何上下級隸屬關係,罷免撤換或彈劾他們必須由當地議會來辦(從它處「派遣委任州市長」肯定是一件讓美國人笑掉牙的奇聞異事)。市政府包括州政府處理本地社會公共事務,完全不需對中央(聯邦)政府的任何相關部委負責,僅需對本地議會和選民負責,而本地議會的一切活動則嚴格受制於早已根據聯邦法律精神制定的地方法律法規。美國的城市不存在什麼行政級別(城市大小都一樣高度自治,該撥付給地方的鈔票完全按法律規定發放;國家重大投資項目州市政府則有自己駐國會的參眾議員在依法博弈爭取),市長在執行公務時,與州長甚至部長總統基本不相干,因此他心中只會有他的市民。
因為市長只能按市議會(或市民會議)通過的規定把有限的資金分配給同樣有限的職能機構,只能嚴格按明確的法律授權行使「治權」,因此美國人完全不需要巴結討好市長,更不可能有什麼「跑市錢進」的新鮮事發生。
美國城市的開支基本取之本地企業與個人的營業稅及財產性稅收,僅教育衛生開支和跨州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有聯邦政府撥付的部分經費,稅率調整增減則需提前報市議會(或市民會議)審查表決批准,而稅收用途必須詳盡公示並由議會委託獨立第三方認真審計,因此政府若不量入為出或開支浪費過大則會入不敷出,輕則逼迫市長下臺政府改選,重則導致城市(包括州)破產。去年一則「中國沿海某地級市市長做客美國時邀請他們的市長訪華,美國市長明確表示經費困難而謝絕,中國市長則明確表示願提供旅行經費」報導,足以反映出美國和中國市長在權力方面的天上地下之別。
看,美國的市長就是這樣工作的,美國各級政府之間、官民之間的關係就是如此的涇渭分明,錙銖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