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中國人,最怕的是「政策」:雖然不是法律,但比法律有權威,比法律好使;雖然它隨時隨地在實施,但又似乎來無影去無蹤,隨意性大,無法把握。更糟的是,這些政策模糊不清、不好操作也就罷了(對企業/百姓來說是這樣,對政府/官員來說是增加了隨意裁量權,實質上是擴大了許可權),還老在變,經常走極端,有時甚至是自相矛盾的。比如,股市低迷時鼓勵老百姓炒股,說「中國的股市跟國外不一樣,不會讓老百姓虧錢」,等大家被套住後又說「股市有風險,風險自己擔」;房市低迷時鼓勵老百姓買房,買房送城市戶口,房價高漲要打壓時又要戶籍證,有錢沒證別妄想,還要征房產稅;把汽車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發展時鼓勵汽車消費,城市擁堵了又開始限制上車牌,買車要先搖號,中籤難度近似於買彩票……
作為一名經濟政策研究人員,對政策的變化自然更為敏感,對其中的來龍去脈也更清楚些,即使沒有直接參與該政策的制定討論,但窺一斑而知全豹,對其內在邏輯也有更深的理解。不管政策怎麼變,相關部門和官員如何解釋,其不足為人道的那些真正的、深層次的原因卻是大同而小異。
當然,每次的政策變化都有充足的理由,目的不外乎是為了企業、為了老百姓好。政策確實應該與時俱進,尤其是在目前中國情況下,政策的多變是正常的。轉軌時期嘛,雖然我們已經轉了30多年了,畢竟還沒有轉過來,並且是最根本的、最需要轉的沒有轉過來(聽聽「改革還要闖大關」的說法),政策不變不可能,變得慢了也不行。但老百姓罵政策多變,卻不是罵該變的變得快,恰恰罵的是該變的不變(如越來越多的審批管理),不該變的亂變!或者,政策本來該變,但變的方向不對、方法不對,是越變越亂,擴大了政府權力,扭曲了市場機制,損害了百姓利益!這樣的荒唐政策在目前的大背景下層出不窮,眼前的典型例子就是油氣漲價、戶籍限購和買車搖號之類。
檢視這些荒唐政策出臺的深層根源,可以發現以下原因:
第一,自然是基本理念缺失。說的是為了百姓、企業好,執政為民嘛,但實際都是為了政府好,為了官員好。比如油氣漲價,是為了消費者好還是為了壟斷國企好?戶籍限購,果然是為了百姓好嗎?是為了所有擁有本市戶口的人好,還是為了有本市戶口但還沒買房的人好?非戶籍人口就不是中國人,就不配在這個城市裡買房?憲法規定的公民權利如何體現?中國老百姓的基本人權如何體現?真正要壓房價,讓畸形奇高的房價回歸理性,難道沒有市場化的更好的辦法嗎?房地產市場扭曲,本來就是政府一手造成的,土地公有的結果導致政府壟斷土地供應,而壟斷必然導致市場扭曲價格背離價值就此得到顯現,政府的土地財政導致它必須推高地價,順理成章地推高房價,不管它是否真心壓房價(壓房價它首先要受損失),即使真心壓房價它也沒有面對開發商的底氣:有開發商就說要公開建房成本,但政府卻在含糊其辭。如果政府真想調查建房成本,那不是很簡單的事嗎?公開了建房成本構成,壓房價從哪裡入手不就一清二楚了嗎?不用專門的政策設計人員,就是一般百姓,不也都知道這是政策制定的基本思路嗎?為什麼不做?房地產商能決定這些嗎?如果政府真正是為了老百姓好,要解決房價問題難道不是很容易的嗎?放開土地供應(政府只管規劃和質量監督,不許建房的地方不讓建\不合格的不讓賣就行了)、允許百姓自己建房、房產權可以自由轉讓,在這樣市場調控的大形勢下,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價格怎麼可能高過發達國家!就是北京這樣的資源集中城市,五環以內也有足夠的土地建房。而明顯人口負載過重,生活質量嚴重下降,變成不適於居住城市,人口增長就會停止甚至析出,誰還爆炒北京房產?所以,戶籍限購,甚至都不是為了北京戶籍人口好,而是為了政府好,既做了打壓房價的姿態,對上對下有了交待,又確保了地方政府和利益集團(官員和開發商)的根本利益。
第二,指導思想錯誤。多少年了,都在喊「市場配置資源為主」,但骨子裡還是計畫經濟,甚至是官僚經濟、命令經濟,乃至權貴資本主義經濟,對百姓、對企業有利的市場經濟思路還排不上號。原因在於,真正讓市場來配置資源,得利的是企業、百姓,但政府的權利就要大大削弱,政府的權利就變成了責任、義務,要維護市場秩序,為企業服務,保護消費者/百姓/公民的利益,這樣的轉變,得讓多少權力部門、貪官污吏痛心疾首!所以,一遇到問題,政府最喜歡的解決辦法就是揮舞行政管制的利器,而不是考慮如何使用市場手段。油氣漲價當然有理由了,國際市場漲了麼,可國際市場降的時候怎麼不降呢?壟斷的開採、進口、批發、零售市場為什麼不能放開競爭呢?戶籍限購當然簡單了,買車搖號當然簡單了,可具體實施不都是政府部門操作嗎?這裡面必然又會誕生新的尋租空間。看看4萬億積極財政時期的盛景吧,掌握審批項目大權的部門/官員、能夠拿到項目的企業/人士是如何的狂歡。然後我們在說,看啊,美國人也在搞積極財政呢,可見市場不是萬能的,發達國家也在學我們啊!於是我們一躍而成為全世界政府調控之最牛者,似乎凱恩斯都是拾我們牙慧了。但到底是怎麼回事,即使我們不說,我們都懂的。
第三,急功近利。荒唐政策層出不窮,除了根本上說來是官員/政府部門的利益取向原因,也有體制原因。官員任期制、對上負責制、官員目標制,決定了政府/官員在做決策、出政策時只考慮眼前如何向上面交待、如何把任期內的政績做好,而不考慮制度建設、長遠利益。發展汽車產業、鼓勵房地產發展,是一個時期的政策目標,但時勢一變,治理擁堵、打壓房價又成了衡量政府工作的主要指標,而要利用市場力量達到此目的,無疑要花費很長時間(且不說利益關係),因為要建立起市場機制、市場環境,現在的政府/官員哪等得起?當然還是行政手段見效快。此時此地此事如此,彼時彼地彼事也如此,所以有利於長治久安的政策就沒人考慮、沒人實施,而行政干預的荒唐政策反而層出不窮。不奇怪了吧?
第四,關鍵的關鍵,老百姓說了不算,對這些荒唐政策毫無制約。中國沒有明白人嗎?中國老百姓就是素質低,不配參與決策嗎?中國老百姓不知道好歹,連政策的好壞也搞不清嗎?確實,由於信息封鎖加上誤導宣傳,我們對於很多事情都有錯誤的判斷,甚至明顯危害我們利益的我們還很全局地加以體諒、理解,更別說那些對某些人有利對某些人不利的政策和做法。可這都是百姓權利被剝奪的結果。真正老百姓能夠制約政府了,能夠決定官員的上任和升遷下臺了,我們也就有了判斷政策好壞的能力了,這些荒唐政策即使還存在,也會大大減少,不足以危害大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