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譽國際評級(Fitch Ratings)近年來在分析中國銀行業方面樹立了極好的口碑,這主要是因為惠譽駐北京首席銀行分析師朱夏蓮(Charlene Chu)的敏銳分析。她是2009年首批預言中資銀行逐漸將貸款從資產負債表中轉移到監管鬆散的信託公司、以規避政府設置的貸款上限的觀察人士之一。去年12月,她和同事發表了一份報告,估計中資銀行利用信託和其他工具規避政府制定的2010年新增貸款人民幣7.5萬億元(合1.14萬億美元)的限額,多發放了人民幣三萬億元貸款而沒有計在資產負債表中。
上個月,中國央行實際上驗證了朱夏蓮的分析。中國央行說,實施已久的新增銀行貸款措施沒能控制住實際信貸流動,銀行業去年新增貸款約人民幣11.5萬億元。因此,當有報導週二援引惠譽另一位分析師的話,說中國有60%的機率在2013年前遭遇一場銀行危機時,引起了一些人的極大關注。朱夏蓮的分析指出了中國銀行體系的嚴重缺陷,不過週二報導的預言卻使惠譽成了中國厄運預言領域的查諾斯(Jim Chanos)。(譯者註:查諾斯曾預言中國泡沫將破裂。)
這位分析師就是惠譽駐倫敦高級主管福克斯(Richard Fox)。他對彭博新聞(Bloomberg News)說,惠譽認為,一旦房地產泡沫破裂,中資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中將有出現窟窿的危險。
他的這一令人震驚的評估是根據「宏觀審慎風險監測」(Macro-Prudential Risk Monitor)做出的。MPI是惠譽2005年開發出來的一種預測潛在銀行危機的分析監測系統。惠譽用一個基於信貸增速和資產價格增速的公式計算出 MPI,並根據MPI得分將國家銀行體系分為三類,其中MPI 1是風險最小的,MPI 3是風險最大的。
據彭博報導,惠譽實際上早在去年6月就將中國歸為MPI 3一類。不過當時基本沒有人注意到。彭博說在3月4日電話採訪了福克斯。
據惠譽說,像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如果被評為MPI 3,有60%的機率在三年之內經歷一場銀行危機。因此,也就是說中國有一半以上的機率在2013年年中之前經歷一場銀行危機。
惠譽根據對過去近40次銀行危機的調查做出了上述論斷。惠譽說,信貸、資產價格和實際有效匯率的異常迅速增長,這些加在一起,是對一個國家金融業厄運臨頭的可靠預警信號。
有一些國家雖然被歸為MPI 3一類,卻並沒有發生銀行危機,也就擺脫了MPI 3的帽子。過去三年中就有巴西、法國、丹麥和紐西蘭。另一方面,據彭博的採訪,MPI 3對包括愛爾蘭和冰島在內的國家的不幸預言成真了。
福克斯週二接受《華爾街日報》電郵採訪時說,我們會看過去危機發生前的指標和條件;MPI 3表明中國出現了這些指標和條件;過去的證據表明,中國有60%的機率會在三年內發生危機。
如果中國銀行業真的在未來28個月內發生危機,那麼惠譽的預測將會獲得有先見之明的美名──儘管這對世界經濟來說會是壞消息。可以肯定地說,在中國,密切關注中國銀行體系的專家中,幾乎沒人認為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有發生危機的可能性,包括那些贊同中國2009年以來的貸款熱已經不可避免地造成大量新增不良貸款、人們有朝一日不得不正視這些不良貸款的那些人。
惠譽評估的消息顯然觸怒了美國銀行-美林(Bank of America-Merrill Lynch)中國經濟學家陸挺(Ting Lu),他在週三的一份報告中猛烈抨擊了惠譽這一60%機率的評估。他寫道,保持謹慎是一回事,誇大風險是另外一回事。
惠譽發言人拒絕就這句話置評。
中國的貸款增長確實令人擔憂。銀行業的未償人民幣貸款額在過去兩年就增長了一半以上。幾乎無法想像這種信貸狂潮不會出現嚴重錯誤。的確,監管者清楚地意識到了這些問題,也一直在努力確保銀行擁有足夠的抵押品用於擔保地方政府支持的基礎設施投資平臺的貸款,地方政府被認為是最令人擔憂的借款者。
儘管如此,對於像中國何時發生金融危機一樣不確定的事情,給它加上一個數字概率是有些不切實際,特別是,如果這個數字是基於適用於全球不同經濟體的一刀切評估模式的話。
根據惠譽的這一評估模式,警報拉響之前必須同時滿足四個條件,私有領域實際信貸增長必須連續兩年超過15%。房價必須每年上漲5%以上,實際有效匯率(即經通脹因素調整後的按貿易加權計算的匯率指標)必須在同一個兩年內每年升值4%以上。最後,資產價格需要在這個兩年內每年增長17%以上。過去十年大部分時間,中國已經達到了信貸和房價的條件,但2006年至2007年股市出現泡沫,人民幣升值從2008年開始減緩。
中國政府遠談不上是無所不能,但它確實有減緩或推遲危機的強大能力,特別是由於中國政府是銀行的最終所有者,同時也是銀行大多數重要借款者的所有者。考慮到中國領導層十年一換的狀況(本次換屆將於明年秋天開始,持續到2013年初),掩蓋經濟問題將具有重大的政治必要性。銀行體系顯現出大裂縫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