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時候珍藏兩幅照片,都是今年多倫多新年慶祝活動中派發紅包利是時的情景。第1幅是1月30日在多倫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館(Royal Ontario Museum)拍的。第2幅是除夕之夜在湛山精舍由傅慶勝拍的。
同樣是派發紅包,仔細對比一下,我們不難發現第1幅照片上的孩子們是張著手,並且把手放在自己的胸前等待著。第2幅照片上的人們把手伸出去挺高,擠著去要,雖然沒有拍這些人的臉,但也不難猜出他們應該都是成年人,而且從傅慶勝那組照片的其它作品看,當天參加活動的絕大多數是成年人。
當看到第1幅照片上的孩子們雙手捧著等待紅包放在手上時,腦海裡一下子想起小時候大人們教導我們的要堅決摒棄的「飯來張口,衣來張手」。幾十年來,我們靠著「自己動手」,終於有了現在的「豐衣足食」。然而我們的下一代在他們父輩們的艱苦創業下卻正在逐步養成坐享其成的習性,他們過著衣食無憂的幸福生活。
早年在英國時認識幾位八十年代的留學生,他們多數來自中國的農村,其中一位生活在相對偏遠落後的地方,從小在家放牛放馬干農活兒,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上初中時發誓要走出那個貧困的鄉村,便立志要考到縣城去,後來雖然遠比不上城裡的學生分數高,但也還是被縣城重點高中錄取。高中兩年更發奮讀書,考取了重點大學。然後把眼光又瞄向研究生,但他高中和大學一直學的都是日語,為了能考取研究生,每天早上五點起床自學英語,終於如願以償地上了研究生,之後被選派出國留學。
曾經有個家長非常焦慮地說自己的孩子天天渾渾噩噩碌碌無為的樣子,還有的說孩子在家什麼都不干,簡直就是個「大爺」。可是,我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想,他們現在的生活條件還需要什麼遠大的理想和志向嗎?為什麼要學習好?為什麼要學這學那?為什麼將來要有好的工作,好的收入?我們可以把我們的經歷講給他們聽,但是他們真的想像不出貧困的生活是什麼樣,是什麼感受。他們不再去想如何創造條件去爭取幸福,抓住幸福,而是站在那裡靜靜地等待。所幸的是我們不少家長和育兒專家正在對此積極採取相應對策,不輕易滿足孩子的需求,而是讓孩子踮起腳來,甚至跳起來才能得到,更有人大膽地提出「再富也要窮孩子」的觀點。
和女兒們一起看第2幅照片時,她們看到那些伸出來的張著的大手不禁大喊:「他們太不nice(好)了!」我問她們為什麼?她們回答:我們上 Kindergarten(幼兒園)的時候,老師就告訴過我們不能那樣。每次發Snack(點心),都讓我們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安靜地等著,要是有誰這樣張著手去要,老師都會說把手放回去,否則不給。孩子們說的不錯,相信我們很多人也都見過這樣的場景,其實這裡的孩子比Kindergarten更早,從小接受的就是這樣的教育,所以這應該也是第1幅照片中孩子們雙手捧在胸前等待的另一個原因。
孩子們的話還讓我想起來有一本記錄梁漱溟老先生晚年口述的書《這個世界會好嗎?》,該書在後記中有這樣一段話:梁漱溟先生認為人類面臨有三大問題---人對物的問題;人對人的問題;人對自身的問題。三者先後各成為人生的主要問題,而一旦求得其基本解決之後,人類生活的主要問題便勢必由前一個轉為下一個了。
當今我們已經解決了溫飽問題,物質生活達到了一定水準,也就是說解決了人對物的問題,該是把解決人對人的問題提到重要議事日程上來了,在文明禮貌相互尊重理解的基礎上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