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株洲新華路某藥店,店裡擺放著各種各樣的化妝品、洗髮水、食品、飲料、紙巾等日用品,而店門口有兩個結賬臺,一邊是現金結賬,一邊是醫保卡結賬,表面上似乎分得很清楚。但實際上,進入藥店的人可以用醫保卡購買任何物品……
以上是記者就醫保卡濫用現象走訪調查時所看到的景象。醫保制度的實施,本是一項利民舉措。可在當前缺乏監督的環境下,這一市場正逐步向著另一極端發展。藥店搖身變成便利店,刷醫保卡能購物,這一做法在一些城市已是「公開的秘密」。
醫保卡日益變得「神通廣大」,到底是誰的責任?
鏡頭一
衛生巾、紅糖成甲類藥品
3月2日晚8時,在長江路人民藥店天元連鎖分店,記者見到店內除了各種藥品保健品,不少銷售架上還擺放著各種沐浴用品、洗滌用品、護膚用品、零食等,每種非藥品商品都有專用的商品標籤,上面標注了商品名稱和原價,這些非藥品琳琅滿目。
記者挑選一番後,購買了黨參、百合等中藥材,和衛生巾、紅糖兩種非藥品,店裡工作人員將記者選購商品放在一旁,等待記者在結賬臺刷完卡,才從一旁把商品遞給記者。收銀員只給了一張醫保的藥店購藥明細單給記者,沒有提供購物小票(零售清單)。
同時,記者發現購藥明細單上,所購之物全都變成了「甲類」醫保藥品。
鏡頭二
買牙刷,小票只能看不能拿走
3月3日上午11時,在新華路杏林連鎖藥房,記者轉了一圈,發現該店非藥品貨櫃上擺著香皂、牙刷、洗衣粉、蓮子、茶樹菇、紅棗、木耳等物品,便購買了一支牙刷。
見中間放著金龍魚油,記者便問:「這個也可以刷卡嗎?」銷售人員猶豫了下問:「你還需要買什麼嗎?」記者含糊地說了一下還要買其他物品,銷售人員便馬上說可以刷卡。
帶著牙刷和挑選的一盒枇杷糖,記者來到櫃臺付賬,銷售人員還不忘提醒記者金龍魚油也可以刷卡,有會員卡的話還可以打折,見記者還是不想買,又說滿50元可以換購店內活動商品。
待刷卡結賬後,收銀員只將一張收費單給了記者,記者想要小票(零售清單),她表示只能給記者看看,小票不能拿走。記者看到該清單上寫著佳潔士牙刷3.8元。而在該藥店列印出來的購藥細單上同樣為「甲類」醫藥用品。
鏡頭三
葡萄乾刷卡變成「中藥飲片」
3月3日上午11時32分,在新華路仁和堂藥店,記者注意到,進門一眼望去都是醫藥產品,而在左邊靠後的貨櫃內側上,擺滿了紅棗、葡萄乾、香菇等其他物品。記者挑了一包葡萄乾。
隨後,記者很小心地詢問銷售人員,貨架上的非藥類物品是否都能用醫保卡購買,該銷售員說:「都可以。」記者拿著葡萄乾放在結賬台上時,收銀員指指對面的結賬臺,記者才發現店裡有兩個結賬臺,其中一個為醫保卡結賬。記者掏出醫保卡遞給她,收銀員二話不說就幫記者刷卡。
隨即,電腦列印出來的兩張小票,分別為「藥店購物明細單」和「仁和堂藥店零售清單」。可在「零售清單」上所購買的葡萄乾卻變成了「中藥飲片」。
隨即,記者詢問為什麼會變成「中藥飲片」時,該收銀員含糊地說,藥店是這樣子的。
業內人士:實際上就是一種套現行為
醫保卡變身購物卡現象,業內人士覺得,原因有很多,藥店為了追求利益是一方面,同時也有藥店間競爭的影響。「別的藥店都能買(刷醫保卡買非藥品類商品),要是自己不允許顧客購買,肯定就會少很多客源。」
該業內人士同時也表示,醫保卡變身購物卡實際上也就是一種套現行為,本地可能基本上是買點日化用品或者食品之類,在外地還有不少買了藥然後賣了套現的。
就此,記者在街頭隨機調查了十位有醫保卡的市民,其中半數有在藥店刷醫保卡購買日化等用品的經歷。70%的人覺得雖然不會特意拿醫保卡去購買日化用品,但是去買藥時如果有日常用品購買,會順便買些。另有30%的人覺得如果藥店能購買別的商品,他們還是會將卡裡的錢花掉。
還有市民認為,錢存在卡裡沒有用,不如刷出來買東西,平時沒有病買不了那麼多藥,就去買日常用品。「這也給藥店刷醫保卡買日用品提供了機會。」他說。
王先生:市民之所以用醫保卡購買日常用品,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當你大病住院時,醫院會先將你卡上的餘錢用掉,再辦理後續醫療費用的有關報銷手續。
劉麗:像我們這些年輕人,一年難得生一次病,醫保卡裡的錢幾乎用不到。每年累積下來也不少,這筆錢中有自己參保繳納劃撥到個人賬戶的部分,可以說是自己存的錢了,我們應該有權決定錢用在哪。
李先生:專項資金還是應該專項使用的,醫保卡裡的錢等同於救命錢。沒有人能完全不生病,防患於未然是必要的。真到了要用時,錢沒了,又該著急了。醫保卡還是和銀行卡有區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