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幻般的演出現場。
王菲在巡迴演唱會
連一聲「再見」都沒有,她便從舞台上悄然隱沒,融入到身後的大屏幕中。影像裡的她,在蒼茫大地的中央旋轉,漸行漸遠……此時,一首聖潔空靈的《心經》響起,場燈大亮。一萬三千五百名歌迷絕大多數依然痴痴地站在原地,不相信100分鐘的音樂盛宴就這樣戛然而止。
這是記者3月6日晚在香港亞洲國際博覽館的王菲香港演唱會現場直擊的一幕。自從去年10月王菲啟動復出後的巡迴演唱會以來,從北京、上海、臺灣到香港,這位歌壇天後的每一站演出都成為最熱門的娛樂焦點之一。
回到自己登上樂壇的「原點」香港,今日的王菲已非昨日的她更加內斂、沉著,成竹在胸,用一意孤行的音樂揮灑著天賦的靈性與氣場。正如她多年前的一首歌《討好自己》所宣示的那樣:從前的王菲是大眾的寵兒,如今42歲的王菲只「討好自己」。
粵語專場再現香港樂壇光榮
「剪影的你輪廓太好看,凝住眼淚才敢細看……」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王菲像琥珀一樣,藏身於一個巨大的水晶球中,先送出了自己的聲音。一曲《約定》,依然是那樣輕巧、熨帖,卻百般風情。萬餘名歌迷的掌聲,霎時如潮水湧過。
雖然王菲此次巡迴演唱會已經踏足北京、上海、臺北,然而香港站卻格外不同。這是當年的北京女孩王菲最初踏上樂壇的地方。她從一枚商業音樂體制下的棋子,漸漸出脫成為氣蓋亞洲的超級天後,離不開香港這座曾留下她愛與恨的都市。因此,王菲如今獻給這座城市的就是這輪特別排練的粵語專場三分之二歌曲都是粵語歌。
眾所周知,王菲在2000年以後,已經很少錄製粵語歌曲。近8年來,王菲從未在公開場合唱過粵語歌。而粵語歌曲作為華語流行樂的重要分支,即便在香港,如今也面臨著空前的存續危機。因而,王菲將演唱會的重心放在粵語歌曲上,有著特別的用意和情感。更令當年許多熱愛她和粵語歌曲的歌迷們激動不已。《約定》、《給自己的情書》、《暗湧》、《愛到荼蘼》、《冷戰》、《夢遊》、《曖昧》,都讓人想到王菲「普通話化」之前的那個「前王菲時代」,並引發人們對粵語歌曲黃金時代唏噓不已。一場演唱會,成為一次對光榮年代的紀念。
頂尖製作重樹樂壇信心
在演唱會中段,王菲特意翻唱了好友陳奕迅的歌曲《大開眼界》,給樂迷帶來了驚喜。事實上,當晚,整臺演唱會的樂隊、音響、燈光、視頻等製作也同樣令人「大開眼界」,呈現出亞洲樂壇的最高水準。華語音樂圈的頂尖高手們聚集在王菲的周圍,一起營造出了一個美輪美奐的現場,讓人們對漸趨頹靡的華語樂壇信心再起。
演唱會的音樂班底體現了華語歌壇不同地區的精誠合作。在來自香港的音樂總監梁翹柏統領下,北京樂壇最頂尖的吉他手李延亮、打擊樂手劉效松,和聲竇穎、樊竹青和來自臺灣的貝司手章謀聖、鼓手褚偉明以及香港鍵盤手Kubi、王文穎等同臺合作,獻上一場值得載入經典的演出。
演出使用了覆蓋整個舞臺背景的LED屏幕,每一首歌都專門製作了特別的視頻,藝術水準嘆為觀止,成為歌曲意境的精彩外延,令所謂「視聽盛宴」重新定義。
演唱會最美一幕發生在王菲翻唱鄧麗君《假如我是真的》時。天後坐在童話般的彫花長椅上,通過滑軌懸吊在空中,在觀眾席上方徐徐飛行。此時,隱藏在天幕中的星星燈霎時點亮,全場都被籠罩在一種絕美的浪漫中。
燈光也可以是一種藝術。整臺演唱會20多首歌,沒有一首歌的燈光方案是重樣的。變幻無窮的光線形成了音樂的氣場,讓聽者隨著音樂飛升。如此專業的演唱會製作水準再次體現了王菲凝聚起的華語樂壇最優秀團隊的實力。
天後掌控音樂自主權
令記者意外的是,儘管王菲有許多經典歌曲,前晚的演出卻從未引發一次萬人合唱。這是香港流行演唱會中罕有的沒有熒光棒、沒有齊聲共唱、甚至沒有一起打節拍的演出。面對著幾乎沒有與觀眾進行互動卻歌聲絕美的王菲,人們自覺選擇了用心品味和聆聽,猶如在欣賞一臺古典音樂會。
與絕大多數香港本土歌手選擇紅磡體育館開個唱不同,王菲執意選擇了一般只有歐美一流巨星才敢涉足的亞洲國際博覽館。這裡不是四面式的舞臺,而是容納萬餘人的標準劇場,不適合互動,卻更適合一心一意地表演。
直到演出開始後近半個小時,王菲才終於吐出了歌唱以外的第一句話:「多謝!」整臺演唱會,她只用粵語講了3次「多謝」,普通話兩次「謝謝」。沒有介紹樂手和謝幕環節,更沒有返場。唱完預定歌曲,連「再見」也不說,便絕然而去。
寡言是對音樂的自信。蟄伏多年的王菲已不是一個單純的歌手,而成為一名成熟的音樂人,演唱會的主題「重生」由她創意並敲定。冬、春、夏、秋的四季輪迴,到最後蕩氣迴腸的「重生」,演唱會的每個章節都有著鮮明的主題。王菲與音樂總監一起為這些色彩不同的主題選定了適宜的歌曲不唯經典,只考慮主題和自己喜歡。
如此「專權」的結果是,整臺演唱會的概念性極強,沒有互動,適合欣賞,但不適合娛樂。王菲用自己的酷,唱回了自己。她掌控了音樂的主動權,正在從一名流行歌星,邁向一位具有獨立見解和自主行動的表演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