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在中國人大和政協「兩會」召開前撰文指出,污染和資源消耗造成中國嚴重的環境問題,如不採取有效措施將威脅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
中國環保部網站星期一刊發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的文章:《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要著力構建強大堅實的科技支撐體系》。文章指出,中國目前的污染是幾千年來最嚴重的,資源的衰竭、生態環境的惡化,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制約和嚴重障礙。周生賢認為,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老路絕不能再走下去。旅美經濟學家鄭竹園對此表示贊同,鄭教授說,中國因為經濟飛速發展造成巨大的環境污染,如果不及時補救,後果不堪設想。
「未來的環境的污染不但威脅到人的健康,而且在破壞到自然環境以後,災害就不停地發生,你把這個樹都砍掉以後,水災來了就會淹沒很多地方。」
周生賢的文章稱,中國科學院有關專家進行的情景分析表明,隨著未來新一輪的經濟增長,中國國提高資源利用率和減少污染排放的任務異常艱鉅。2020年,如果保持2000年的環境質量,那麼資源生產率就必須提高4~5倍,單位GDP環境影響要降到2000年的1/4;如果要求環境質量在現有基礎上有明顯改善,則資源生產率必須提高8~10倍,單位GDP的環境影響要降到2000年的1/10。鄭竹園表示,中國國家總理溫家寶在兩會前表示, 2011年到2015年中國確定的經濟發展速度是7%。這證明中國當局已經意識到中國不能再以犧牲環境的代價來換取高速增長。但是,鄭竹園強調,如何將中央的精神落實到地方政府上,是個難題。因為在需要以犧牲地方經濟利益為代價的情況下,治理環境污染的效果往往無法令人滿意。
「每個城市、每個地方都希望它的經濟成長率高。這就跟它的政策有關係。要發展快就多半會破壞到環境。政策的決定不一定以當地的GDP來決定。應該把環保變成一個考核項目,這樣大家就比較會注意一點。」
中國當局在去年11月承認中國為世界頭號溫室氣體排放國。周生賢建議由環保部對中國未來發展的項目進行溫室氣體排放評估。民間環保組織「淮河衛士」創始人霍岱珊對此表示,由於中國的地方環保部門多從屬於當地政府,在監督評估企業廢氣排放上,往往會遇到很多困難。
「環保部門不是一個垂直的部門,它受各地政府的管轄。它既要執行環保的一些法律法規,又要地方行政上的指派,有時候他們還處在兩難的境地。這就影響了環境保護的發展。」
作為一名從事環保工作多年的民間環保工作者,霍岱珊認為發動民間力量、加強公民監督,對改善中國環境污染現象至關重要。
「大部分的公眾參與做的是環境教育,但是真正起作用的還是做一些具體的確定方位的。比如說一個工廠排放污染,它污染了當地的河流、環境等等。那麼周邊的這些公眾對這家工廠就要肩負起公民的責任。對這個工廠的環保狀態應該進行監督,這樣才能夠有效。」
中國自2009年來不斷有環境污染事件曝光。就在上個月,安徽省懷寧縣一家電池廠的鉛污染,造成28名兒童血鉛嚴重超標。另外,二月初的報告顯示,約有10%中國出產的大米可能被重金屬污染。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