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有調查顯示中國人幸福感在世界上很高,但實際上感覺幸福的人越來越少。有一首歌道出了國人的心聲:「我的包袱很重,我的肩膀很痛,我扛著面子流浪在人群中;我的眼光很高,我的力量很小;我的慾望很多,我的薪水很少;我喝著可樂,吃著漢堡,心中的空虛飢渴卻無法填飽。」心理學家對幸福感下降的原因進行了分析,認為主要是以下七點「偷走」了我們的幸福:
1.老愛比較。2.缺乏信念。3.不善於發現陽光面。4.不喜歡奉獻。5.不知足。6.相互不信任。7.過於焦慮。
沒有所謂單純的幸福。幸福就是和不幸福的事情保持一種「對比」。
當一個人對什麼是「不幸福」沒有真切感覺的時候,對「幸福」是無法體驗的。
佛教說「有情即苦」,人天生對痛苦就是有感覺的,嬰兒一出生,餓了會哭,困了會鬧,沒有一個生命對痛苦沒有感覺。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本是出身高貴的王子,生來就擁有世俗人所渴望擁有的一切,權力、財富和美色,然而,當他看到世間許多痛苦之後,毅然出家。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呢?他在追求對痛苦的解脫。那在他來說一定是一種幸福。
有思想家說,生命的本質是焦慮。
一個人希望比較長久地把握幸福,首先對不幸福要有思想準備。
針對現場朋友的發言,我接著做了類似「反方」的陳述。有人說上有老、下有小盡享天倫之樂很幸福;可是如果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或者孩子成長得不順利,你是不是就不能幸福了呢?又有人說,幸福就在於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然而,許多人都在不得不地做著一些並非自己喜歡的事,這是否就不能幸福了呢?還有的人說,幸福就是有幾個心心相印的好朋友;然而,背叛的事情時有發生,甚至會帶給自己極大的傷害,這時你是否就不能幸福了呢?還有的朋友說,對幸福的理解是成功,的確,成功在當下似乎成為壓倒一切的人生目標,然而,人生從來不可能是一條直線,永遠有高峰又有低谷,那麼,陷於低谷時你是不是就不能幸福了呢?
人隨時隨地都可以很痛苦,又隨時隨地都能夠很幸福。全看你對幸福與痛苦的理解。
一個成熟的人在回顧人生時,通常會看到自己比較年輕時對幸福的理解有點膚淺。只有走過一定的生命歷程,對生離死別、成功失敗都有所體驗之後,才會真正懂得什麼是幸福。
如果幸福是因為你的出身比別人高貴,你天然獲得的資源比別人雄厚,這種幸福不令人羨慕。一個人可以驕傲的是什麼呢?是在那些看來很不順利的條件下,還能夠正確面對,並完成你人生的角色。現代人可能為自己不夠成功而焦慮,為得不到更多的愛而焦慮,可是我們是否想過,這個世界上許多最不幸的人,他們有的身患重病,有的衣食無著,有的孩子失去父母……想一想這些「最不幸」的人們,很多通常人所謂不能忍受的痛苦都可稱得上「奢侈」。
在成功和財富面前能夠處之泰然,在挫折和痛苦中能夠處之泰然,過轟轟烈烈的日子與平常的日子都能處之泰然,對於命運加給自己的一切都敢於承擔和面對,樂天知命,這就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