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時任美國總統在美國之音發表每週廣播講話(資料照片)
週一,美國之音(VOA)突然傳出消息,將大幅度裁減其中文節目,並集中於網路等新媒體的報導。該消息讓美國之音的員工錯愕,也在美國朝野招來反對聲音。
2月14日,美國之音的監管機構美國廣播理事會(BBG)向國會提交了其2012年財政預算方案,方案中提到,"本機構將裁減美國之音傳統的中文廣播和電視節目,集中於以新媒體技術為支撐的中文網站報導。這一新策略承認新媒體在中國日益增加的重要性,未來的中文節目將主要針對這一受眾群。美國之音將同時將加大資金投入,加強針對移動通訊設備的報導,增加對突破網路封鎖的技術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廣播理事會提出的2012年財政預算的預算是7.67億美元,比2011年多出了2000萬美金。
如果國會通過這一方案,那麼自2011年十月開始,美國之音將撤銷其普通話和粵語的所有廣播和電視節目,並裁減45個職位,其中包括來自普通話組的38名員工和粵語組的全體員工。該方案稱此舉將節約8百萬美元的支出。
美國之音員工對裁員消息感到"震驚"
美國之音中文部普通話組主任羅大任聽到該消息的第一反應是"震驚",並說在該消息宣布後,"中文部的氣氛可想而知不是很好。我非常擔心同事們的前途。"
但他也認為該方案目前只是一個提議,還不是最終決定,該方案在國會將受到一定的阻力。他對德國之聲記者表示,"我們中層管理人員在決定(美國之音的)策略和方向上沒有什麼發言權。但國會一般不會順應(BBG的提案),以往的例子都反映出國會他們有自己的意見,比如說美國之音的粵語組經常被提出來要去掉,但是年復一年,總是沒有去掉,就是因為國會沒有批准。"對於該提案能否"胎死腹中",他仍抱有一定希望。
來自朝野的反對聲音
事實上美國國會已傳出反對的聲音。共和黨議員,國會外交事務委員會委員達納.羅拉巴克(Dana Rohrabacher)這樣評價這一提案,"這是又一個令人震驚的信號,意味著美國面對中國的流氓政權進一步退縮。中國人民是我們最大的盟友,信息的自由流通是我們最好的武器。"
在接受美國之音的採訪中,民主黨議員吳振偉表示"堅決反對"任何削減美國之音中文節目的計畫,並表示向眾議院議長貝納和眾議院負責廣播理事會預算分配的委員會主席弗蘭克.沃爾夫提出此事。
《華盛頓時報》2月16日在網站上做了一個民意調查,90%的反對者對"歐巴馬政府是否應該中止對華中文廣播"的選項投了反對票,只有7%的人投了贊成票。
裁減美國之音是政府意志?
廣播理事會的方案是在歐巴馬總統公布了2012年政府財政預算方案後才公布的,有輿論認為這是美國政府的意志。對此,羅大任說,"歐巴馬總統2012年的財政預算和裁減(美國之音)中文部兩者之間應該沒有直接的關聯。兩個只是在時間上配合而已。其實,美國之音要裁減像中文部這麼大的一個單位的建議並不是兩三個月之間就可以達成的,是經過一年甚至是兩年的計畫才能出爐的。"那BBG為何對美國之音揮動砍刀呢?羅主任認為,"他們認為短波廣播在中國已經很少有人收聽了。"
對於美國之音將專注於新媒體報導的新策略,《華盛頓時報》援引前美國國務院中國問題專家約翰.卡西克(JohnJ.TkacikJr.)的話說,"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封鎖美國之音的短波廣播節目要比封鎖它的數字和社交媒體以及衛星廣播要難得多,要求的人力也更多。埃及此次的示威活動主要是通過手機簡訊和facebook等來組織的,但是在中國,這些新媒體都被嚴格監控和封鎖。我覺得,當前美國之音做出專注於社交媒體和數字媒體報導的做法另人費解。"
在同一報導中,一個熟悉BBG內部事務的管理人員透露,這次對美國之音中文節目的裁減,部分是由於中國政府拒不允許美國的短中波廣播節目在中國設置地方轉播臺。他同時說,美國國務院拒絕在此問題上對中國施壓,擔心北京將因此而取消美國學者訪問中國的交流項目。
在接受德國之聲的採訪時,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的亞洲問題專家史劍道說,美國政府對美國之音這樣的小型公共項目開刀"是一個錯誤",此舉並不能解決美國龐大的財政赤字問題。美國政府需要做的削減社保和醫保這樣的大型項目,但是由於這些問題太過敏感,政府轉而向美國之音這樣的小項目動手,因此,美國之音成了一個政治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