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GDP年超過日本」,這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對此,我們理應感到高興。
但欣喜之餘我們還應清醒地看到,對於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來說,其經濟規模超越只有1.2億人口的日本,也不是讓人詫異的事情。若按人均來算,後者是前者的近10倍。這說明我們貌似經濟「巨人」,但一按人均,其實就是一個「矮子」。難怪有網民留言,中國GDP總量世界第二了,啥時候,中國人的腰包也能世界第二呢?
此外我們還應算算,在經濟增長的背後我們付出了多大代價。其一是環境代價。30年來,我們走的基本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傳統工業化模式,單位GDP能耗比發達國家平均高40%,產生的污染是他們的幾十倍。其二是民生代價。由於分配秩序存在弊病,早在1994年中國的基尼係數就超過了國際公認的0.4警戒線,近年來,國內各階層的收入差距仍在拉大。部分群眾會在醫院門前感到囊中羞澀,農民工子女覺得城市學校的門檻那麼高不可攀,即使是看似光鮮的城市白領也在房貸的巨大壓力下,感覺不到生活的輕鬆。
一個國家,經濟增長帶來的社會進步、環境美好、人民富裕遠比經濟總量更重要。試想,人們若是一邊看著GDP在快速增長,一邊又在現實生活中住不起房子、看不起病、呼吸著骯髒的空氣,他們又怎麼可能平心接納僅僅是冷冰冰的一串數字呢?
衡量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富裕程度,主要不是「總量」,而是「人均」。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来源:經濟參考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