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11-02-13 21:10:16作者:
豆是古人盛放肉醬的器皿。《說文解字豆部》:「豆,古食肉器也。」豆多作圓盤,中有稱「校」的長柄,下為圈足,一般有蓋,蓋上有捉手或環鈕。青銅豆出現在商代中期,而盛行於春秋戰國。
商代中期豆是新出現的器物,數量極少,僅為新乾大洋洲出土的假腹銅豆。西周晚期豆的形制僅有淺盤、細柄、中腰帶箍棱的一種。
春秋早期豆為淺盤、直壁、平底、粗柄、束腹喇叭形足。春秋中期豆的數量激增,類型開始多樣化。到了春秋晚期,豆有四種型式:①高柄蓋豆,隆蓋,盤較小,喇叭形捉手和圈足,柄細而高,環形耳;②矮柄蓋豆,形同高柄蓋豆,但柄縮短,這類豆數量最多;③方座豆,豆上為矮柄豆,下接方形座;④淺盤高柄豆,為淺盤、平底、無蓋、高柄、喇叭形圈足。
那麼,古人用什麼來挹取食物呢?答案是匕。匕就是古代挹取食物的匙子。《儀禮少牢饋食禮》鄭註:「匕所以匕黍稷。」又《士昏禮》:「匕俎從設。 」註:「匕所以別出牲體也。」可見匕的用途包括挹取飯食和牲肉。考古發現的匕常與鼎、鬲同出。商周匕,多體呈桃葉形,西周匕後有扁條柄,柄尾磬折。戰國匕,體呈橢圓形,柄扁平而細長。
食器中還有一種重要的器具,就是俎。俎是古代祭祀時用以載牲的禮器,也是切肉用的案子。《方言》五:「俎,幾也。」《一切經音義》五引《字書》云:「俎,肉幾也。」《左傳》隱公五年:「不登於俎」,杜預注曰:「俎,祭宗廟器。」俎體為兩端有足的長方形,有的案面微凹,有的案面上鑄十字形孔。青銅俎的數量很少,已發現的俎有商代和戰國時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