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模式的產生及可能性瓦解(圖)



1月17日的上海,一位男子走過住宅開發區的巨型廣告牌。中國模式對GDP單純的數量追求,靠圈地、蓋樓等基本建設轉移價值,導致政府投資低效率。(Getty Images)

【看中國記者陸蕊綜合報導】中國模式最簡單的解釋就是政府公司化。在這樣的背景下,地方政府為了招商引資,不僅可以將土地價格變為負數,還可以壓低當地的環境、勞動力、社會保障、勞動保護價格,形成「廉價環境、廉價勞動力優勢」、「以資為綱」的法律與政策環境和「政令出不了中南海,法律落不到大地上」的奇特發展格局。

中國模式緣何而成?

英國《金融時報》刊文《孤本的中國模式》(簡稱《孤本》)提到,中國模式形成的第一歷史背景是計畫經濟和階級鬥爭為綱,致使百姓的衣食住基本的生活需要都沒有保障,農民辛苦一年掙不出口糧。僅文革造成的經濟損失就讓中國經濟倒退30年,還不算因打砸搶而造成的文物等無形資產的損失。

第二大背景是戶籍制度下的城鄉差別,和由此被官方限制住的城市化。多年來,不僅不允許農民向城市轉移,而且還強制性的安排城市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導致農民在荒年、災難、甚至在豐年因誇大產量而不得不多交公糧的情況下被餓死。同時千萬名城市知識青年失去學習、就業、成家以及與父母常聚的權利,成為被耽誤了的一代。

第三大背景是窮則思變。改革開放實質上是被窮逼出來的,在上述兩個大的歷史背景下發展經濟,把以往通過行政命令禁止下去的再通過政策允許出來。例如,發展市場經濟,這正是中國模式的第三大背景。由此產生的早期發展模式主要是靠消耗資源和擴大投資,尤其是因壓制消費而積累起來的對衣食住行的強烈需求,導致了各項產業的迅速發展,尤其是房地產業的發展。

第四大背景是在計畫經濟時代被壓抑的消費需求和公民權利被逐漸釋放出來,而消費需求隨著社會成本的增加百姓收入的遞減而無法滿足,公民權利促使他們要求合理的「工資回報、土地和房屋價格、公平的社會保障、應有的環境補償和生命健康保護,這是「中國模式」發展到一定時期的必然結果。這種結果,必將終結中國模式本身。

中國模式的特點和支撐力量

《孤本》概括道:中國模式的基本特點,就是政府成為市場要素價格的主要制定者,靠「低要素、低人權」的價格優勢,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它的基本力量支撐,就是政府。政府的一切目標,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到後期,則是以經濟建設和「維穩」為中心。這個發展態勢,必然形成政府和百姓、公民權利和公共權力、官與民之間不可調和的尖銳矛盾,乃至於不得不通過「維穩」保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順利進行」。

中國模式的瓦解

政治主導經濟的結果是經濟為了政績需要而發展,經濟發展隨著政策變化而動盪,政策隨著經濟的動盪而變化與搖擺不定。政府指導經濟這隻看得見的手總想指揮市場經濟這隻看不見的手,看得見的手不但指揮不靈,還阻擋看不見的手正常發揮作用,給經濟的自由發展帶來了難度。

對政績的追求表現在經濟上,數量成了發展的焦點,效率成了奢侈的話題,決定了中國模式只能是低效率的粗放式發展。對GDP單純的數量追求,只能靠圈地、蓋樓這些基本建設來轉移價值,創造不出新的社會資源,導致政府投資的低效率。特別是政績工程的建設,造成資源的過多消耗與浪費,「鬼城、幽靈城市」不斷出現。同時,也導致了經濟結構的畸形發展,世界工廠優勢不再。再加上政治腐敗造成的社會兩極分化帶來的社會矛盾,這是中國模式瓦解的另一種危機所在。政府這隻若隱若現的手成了自食其言的瞎指揮,中國投資決策失誤率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像這樣的模式,想不崩潰也難為繼。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