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箱操作七年有餘,房產稅方案終於見光。1月28日開始,重慶、上海兩市的部分居民,將因擁有住房而向政府交納房產稅。
伴隨中國人均GDP超過4000美元,對居民房產徵稅,開啟了中國財產稅的紀元。這一由中共中央全會決定的改革,如同以往歷次重大改革進程,最後階段促其破繭而出的動力,依然來自地方政府。
重慶,作為2004年第一批六個徵稅試點城市之一,初期默默無聞。但自去年3月「兩會」開始,重慶高調公開房產稅試點方案,並第一個向中央提出改革試點申請,此後持續「喊話」中央政府,「希望盡快批復。」
重慶的「積極」訴求,終得中央政府回應。距春節不到一週(1月27日晚),重慶市政府召開新聞會,公布了房產稅改革試點辦法。同時,上海市政府也通過官方網站,低調公布了改革試點辦法。
在重慶、上海兩市高調公布改革試點方案前一個小時,中央政府通過官方媒體宣布,國務院常務會議同意在部分城市進行對個人住房徵收房產稅改革試點,具體徵收辦法由試點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從實際出發制定。
同時,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發布答記者問,闡釋房產稅改革。
無論是官方媒體對國務院會議的報導,還是財政部等三部門答記者問的新聞稿,均未提及試點城市名單。顯然,房產稅試點改革,中央政府刻意隱身後臺。
中央政府的態度是「放權」給地方,是否進行改革試點由地方「自願」,試點方案也由地方自行制定,甚至宣布啟動改革試點,也由地方政府親歷親為。中央政府傳達的另一信息是,「你們要擔責。出了事,自己兜著。」
縱觀世界各國稅收史,向居民個人財產徵稅,對政府而言將帶來極大的挑戰。
中國現行19個稅種,納稅主體以企業為主,即便是向個人徵收的個人所得稅,佔絕對大多數的工薪所得也是由僱主代扣代繳。對企業而言,政府稅收就是生產經營中的成本之一,稅收的終極歸宿,通過商品和服務的購買最終由消費者承擔。
中國這樣的稅制結構,導致企業監督政府花錢的積極性不高,對隱藏在商品和服務中的稅收,消費者也難有直接的感受。
對居民房產徵稅,則是居民要向政府直接繳納貨幣資產,而依據又是居民花錢買來的不動產。這樣的稅種,讓政府和納稅人直接面對面。稅收的本質,也赤裸裸地得以展現,即稅收就是政府對納稅人的負債,需要政府用公共服務來償還。
「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是中國政府官員常掛在嘴邊的話,對開始徵收房產稅的重慶、上海兩地的政府而言,未來能否付諸行動,將決定房產稅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
財政部等三部門解釋說,對個人住房徵收房產稅,有利於合理調節收入分配,促進社會公平;有利於引導居民合理住房消費,促進節約集約用地。這些站在政府角度考慮問題的理由,都沒有錯。
但是,從納稅人的角度,因擁有財產向政府納稅,惟一本質的理由是,政府要給納稅人提供公共服務。而要實現稅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中國政府花錢的決策機制,需要做出根本的改變,即政府花錢,誰說了算。
来源:財新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