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都很勤儉、很善於理財和攢錢,一些收入遠比華人要高的美國人一輩子都住著租來的房子,而華人卻往往在奮鬥幾年或十幾年後就住上了屬於自己的獨立屋。據統計,華裔是美國擁有住房比率最高的族裔,也是就業率最高的一族。
「在美國就是這樣,想幹就有活,爭取就有機會。」大多數華人的共識,美國社會:實力第一,優勝劣汰,勤勉聰明的華裔也因此得到了許多出人頭地的機會,不論科學界、實業界、還是文藝體育界,成功的華裔人士比比皆是。
「除非某些特別的場合,我一般不願讓別人認出我是華裔。」一個住在馬里蘭州的華裔朋友這樣說。他對此的解釋是「不方便」,顯然,他願意顯示華裔身份的場合,只能是他覺得有利或「方便」的場合。
許多華裔為了能在美國「混出樣子來」,從習慣到個性,都已經很美國、甚至「比美國人還像美國人」了。他們的衣著、言談、舉止、神態,甚至思維模式,都和美國人幾無二致,為了更美國一些,他們中許多人甚至不願在家裡說中文,以免「讓孩子適應不了美國」。雖然近幾年這種情況好了許多,但那也多半出於很功利的考慮:中國發展了,讓孩子學中文,以後賺錢容易。
和中文一起丟棄的還有許多華人的傳統,比如重親情,比如家族觀念,如今在美國許多城市仍有華埠,但絕大多數華人、尤其新移民不屑住在那裡,在他們看來,機會第一,生存第一,華人圈子所能提供的機遇實在太少了。
不過華人就是華人,他們的特別之處當然絕非僅僅是膚色。雖然多數不再保持聚族而居的傳統,但喜購房、善理財是幾乎每個華裔與生俱來的本性。東方人特有的聰明才智也讓他們在生存競爭中得利不少,讓其他族裔刮目相看。不過讚嘆之餘他們也不無微辭:華裔對公共慈善事業不算熱心,對政治活動更少興趣,在其他族裔看來,這和華人群體的規模以及所擁有的成就與實力相比,顯得很不相稱。
華人是務實的,搞好自己的生活永遠最重要,他們的淡漠固然讓他們缺少了些許「飲水思源」的動人故事,卻也因此少見另一些殘忍的現象:如今在美國——墨西哥邊界活躍著一支支專門打擊墨西哥非法移民越境的民間志願巡邏隊,其積極份子中許多是已獲合法身份的墨西哥移民。這說明瞭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