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較快的經濟增長或資源價格改革必然會推升通脹為由,從而提出當前國內宜「提高通脹容忍度」的建言顯然欠妥。因為,眼下建議提高央行的通脹管理目標,無疑是朝著錯誤的方向邁進,並危及中國的宏觀經濟穩定性。
隨著這幾個月CPI同比增長屢屢超出市場預期,顯示通脹持續上漲壓力相當大,這促使有關中國應當「提高對通脹容忍度」的言論頗為流行。但是,筆者認為,這種提法既不科學又欠妥,也不宜大力提倡,否則將導致市場對未來經濟運行的基本預期發生重大變化。
之所以強調不宜提倡「提高對通脹容忍度」的提法,是因為通脹目標是各國央行貨幣政策管理的首要目標之一,低通脹一直以來是各國央行奉行的貨幣政策管理目標,且這一通脹的中期目標不會輕易改變。相反,提高通脹的管理目標,屬於貨幣政策管理目標的重大改變。所以,貨幣政策管理目標的重大調整,不能只侷限於觀察或強調政策調整帶來的短期效果,更需要遵循一定的規則或策略,或言宏觀經濟政策要保持連續性和一致性。
從目前來看,提出「提高對通脹容忍度」建議的理由主要為:當前中國的通脹水平已超過央行的管理目標區間,預期未來通脹壓力短期難以消解,但鑒於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目前的通脹水平依然是可以容忍的。同時,鑒於中國即將展開資源價格改革,只要不出現惡性通脹或長期處於負利率狀態,我們就可以將通脹的容忍度(或言央行的通脹管理目標)從3%提高到5%。
其實,提出要提高央行的通脹目標的呼聲,並非中國獨有。今年早些時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布蘭查德曾建議,發達國家應把通脹目標從目前普遍2%的水平上調至4%。因為,調高通脹目標將促使利率處於較高而不是接近零利率水平,這將為發達國家遭遇金融市場泡沫破裂時留下政策調控的空間。不久前,有報導稱美聯儲也在討論是否要提高通脹的管理目標。不過,從各國央行多年來奉行「低通脹」政策所建立的公信力分析,各國央行都不敢輕易採取提高通脹管理目標的做法,因為通脹可能會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
這些不確定性包括:鑒於目前發達國家(如美國)的核心CPI上升乏力,這為美國繼續推行量化寬鬆政策提供了依據,因而提高通脹目標短期內可能會刺激這些國家的消費和投資。但是,也可能會引發發達國家巨大的公共債務貨幣化,危及這些國家的宏觀經濟穩定性。更突出的問題是提高通脹目標的舉措,將加深市場的極度困惑,易於造成金融市場泡沫,引發國際商品市場和金融市場的動盪不安。
據此,歐洲央行並沒有理會布蘭查德建議,仍然將中期通脹目標維持在2%水平。歐洲央行深知,物價穩定對穩定當前歐元區經濟至關重要,因為物價的穩定是歐元區經濟可持續增長和創造就業的必要條件之一。從這個角度分析,眼下建議提高央行的通脹管理目標,無疑是朝著錯誤的方向邁進。
回過頭來再看中國,目前中國的通脹水平(11月份CPI同比增長5.1%)已經不低,如果當前穩定物價的調控措施不力,很可能會複製2007年至2008年時期的較高通脹水平(2008年4月份CPI同比增長為8.5%),況且目前的核心CPI(扣除食品價格後的近似核心CPI)已接近上一輪通脹最高水平,表明未來中國出現惡性通脹並非不可能,況且目前中國長期處於負利率水平。如果以較快的經濟增長或資源價格改革必然會推升通脹為由,從而提高通脹目標,這更應當引起我們去反思「提高通脹容忍度」的建議對中國宏觀經濟穩定的危險性。
因為,當通脹目標提高了以後,特別是當負利率現狀總是難以扭轉時,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將「不降反升」,企業經營成本也會「水漲船高」,從而徹底改變市場的基本預期,導致更多的充裕流動性推升資產價格泡沫。結果是較高的通脹目標可能會產生一些臨時性的短期效果,但依然無力應對當前中國經濟面臨通脹壓力的嚴峻挑戰,反而給中國帶來更多的經濟和社會問題。
有鑒於此,眼下我們不能輕易改變 「低通脹」政策的公共信譽,而應當繼續維持目前3%的通脹管理目標,不要理會「提高通脹容忍度」的不當建議,因為在當前中國經濟處於結構轉型、全球經濟仍然處於動盪之際,維持價格穩定是保持中國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的基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