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衛八處士 詩意圖 (高向陽 繪)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唐詩」作為中華文學寶庫中的瑰寶穿越時空,經過千年的歷史,依然散發著耀眼的智慧光芒。唐詩中尤以清代蘅塘退士編撰的《唐詩三百首》最為著名,廣為流傳。從五萬首唐詩中凝練摘選出三百餘首膾炙人口之作,沒有宏大的心胸和氣魄實難完成。
《唐詩三百首》定本後風行海內,幾至家置一本,雖然讀起來朗朗上口,卻因為註疏印本較少,讓人讀來不解其意。縱觀多家唐詩註疏,其中以上元陳伯英女史的註疏本最受歡迎。讀了陳伯英的註疏本《唐詩三百首》,才知道作詩不可一字無來歷,讀詩不可一字不考核也。每次讀唐詩,都覺得回味無窮,含義深遠。
杜甫比李白小十一歲,李白的巔峰時期正好處於唐朝的輝煌時期,所以李白的詩蕩氣迴腸,豪放不羈,揮灑自如。唐玄宗也是禮賢下士,曾經親自為李白調羹,一時傳為佳話。而杜甫身處的卻是唐朝由盛轉衰的時期,詩詞中多是感慨世事無常,干戈離亂,反映社會現實,接近下層百姓生活,所以杜甫的詩才被稱為「詩史」。《贈衛八處士》就是在安史之亂的三年後寫下的,此時杜甫已經四十八歲,而李白也已經進入晚年。杜甫被貶華州司功參軍之後,告假回東都洛陽探望舊居陸渾莊。乾元二年(759)三月,九節度之師潰於鄴城。自洛陽經潼關回華州,路過奉先縣,訪問了居住在鄉間的友人衛八處士。一夕相會,又匆匆告別,不久,寫下這動情之作贈給衛八處士,抒發了人生離多聚少世事滄桑的感嘆。《唐史拾遺》記載,杜甫與李白、高適、衛賓相友善。時賓年最少,號小友,此當是也。衛八處士,就是指的衛賓,八是他的排行。「處士」指隱居不仕的人或沒有做官的讀書人。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問答未及已,兒女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開頭四句,不勝感慨,兩人的人生就像那參、商二星,此出彼沒,不得相見;今夕又是何夕,二人一同在這燈燭光下敘談。「參商」之說引自《左傳》。相傳上古皇帝高辛氏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閼伯」,四兒子叫「實瀋」。居住在曠林之中,一向不和,經常大動干戈,互相征討。後來,他們的兄弟,做皇帝的堯,苦於無法勸和兩兄弟,就把閼伯遷到商丘,把實瀋遷到大夏。一個在西北,一個在東南,從此兩個永遠不再見一面。閼伯上應天上的商星,實瀋上應天上的參星,參、商二星,它的出沒永遠不相見。兄弟二人之仇到得如此,亦可謂至矣盡矣了。後人說二人不和睦的叫作參商,就是這個典故。曹植《與吳質書》:別有參商之闊。也是形容分別後無法相見。前四句,表達了兩人的兄弟情誼,又把人生的悲喜離別帶入詩篇,從離別到聚首,不免感嘆時光的交錯。「今夕何夕」引自《詩經》:今夕何夕,見此良人。五句至十句,進一步的敘述二十年的變化,青春年華不在,兩人已經鬢髮蒼蒼,探詢故交好友,多半已經登了鬼錄。沒想到二十年後,還能與朋友團聚家中。十一句至二十二句描寫了作者來到朋友家中,朋友的兒女熱情款待,烹調美食,與朋友喝酒,「十觴亦不醉」的情景。在這裡,可以看到這位老朋友的「古道熱腸」,令杜甫心裏十分的感動。讓讀者也覺得場面溫馨,暖意融融。所謂「有情飲水飽」,沒有山珍海味,豪華賓館,只要是朋友團聚,就比什麼都珍貴。在這種家國離亂,兵荒馬亂之際,老朋友的見面更加的難得和不舍。對「今夕」的眷戀,自然要引起對明日離別的慨嘆。末二句回應開頭的「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暗示著明日之別,遠隔山嶽,人情世事茫茫無期,對於未來的命運,充滿了無盡的迷惑不解,無可奈何。
與《望岳》不同,這首詩讀起來自然流暢,詩人有感而發,一氣呵成。但杜詩的風格有著自己的特點,雖然是描寫與老友相見,不勝歡喜之情,卻把安史之亂的背景蘊含其中。「沉鬱頓挫」之至,在國家時局動盪之際,人生的美好,朋友的情誼,彷彿波濤洶湧的大海中,一葉溫馨而無法自主的小舟,前途未卜,茫茫無所依靠。
點擊論壇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