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食療的五大誤區(圖)

發表:2010-12-15 18:2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醫食療是我們最健康的祛病方式,所謂病從口入,病也可以從口出。最近,「食療」受到全民的熱烈歡迎,因此還造就了幾個以食療而著稱的「大師」。但遺憾的是,大多數人對於食療的理解實在不太到位,因此才帶來了這麼多的麻煩。我這兩天一直在琢磨,為什麼老百姓會這樣相信「食療」說法呢?為什麼有一些中醫和西醫甚至也為「大師」們抱不平,覺得他們所提出的「食療方子」是值得提倡的呢?想來想去,有關食療的事情,有幾個可怕的誤區蒙住了人們的眼睛。如果不把這些根本的誤區弄清楚,恐怕以後再有大師們出山,還會有無數的人為「食療」而付出代價。

誤區一:藥食同源,所以食物都可以治慢性病。

食物、保健品和藥物的根本區別,就在於它們的「效力」不一樣。

食物性質平和,其中含藥性成分少,這樣才可以作為食物日常食用。如果一種食品吃幾天就讓人感覺血脂、血壓明顯變化,這種東西能成年累月吃嗎?敢隨便多吃嗎?事實上,越是「效用」明顯的食物,越是要小心對待,不能過量,不能吃錯了體質。而米、面、青菜、蘋果這樣的食品人人都能吃,正是因為它們性質平和,沒有那麼強的「生理調節」作用。所謂飲食養生改善體質,通常都是長期食用才會明顯見效,而很少是三天兩天就有明顯效果。

保健品往往是食物中各種營養成分和藥性成分的濃縮產品,它改變人體功能的「效力」就會強一些,而且不能受到其他食物成分的制約。如果用對了,固然有利於健康,但一旦用錯了,也可能「跑偏」而帶來副作用。比如說,豆腐含大豆異黃酮,但它男女老少皆宜,大豆異黃酮膠囊就不一樣了,孩子和男人絕對不能隨便吃,即便中老年婦女也不是人人適合。

藥品則效用更強,改變人體代謝的能力更強,而且它們的意義就在於短期見效。吃一週兩週都不見效,它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所以,吃錯藥、吃錯劑量都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很多人經常問我:我吃中藥西藥都治不好,你說說吃什麼食品能治好?這種期待,本身就是錯誤的。因為普通食物沒有那麼強的效用,除非長期調養。這裡不是否定食物調整能改善很多疾病,而是想說,飲食養生是長期的功夫,可是浮躁的現代人恐怕已經等不了一兩個月的時間,不要說終生的養生了。

誤區二:只要是食療就安全無毒。

很多人熱衷於「食療」的原因,就是因為覺得食物安全,心理上好接受。其實,那些所謂「藥食兩用」的食物之所以有治療效果,正是因為其中含有較多的藥效成分。無論是食物還是藥物,只要其中的藥效成分多到一定水平,就有毒性。這就是毒理學的基本原則:劑量決定毒性。

食物在正常量的時候是安全的,但吃得足夠多,其中的藥效成分達到一定水平,就變成了藥物。比如說,每天喝2兩綠豆煮的湯屬於正常食物;但喝3斤綠豆煮的水,就變成了藥物。因為是正常濃度的15倍。又比如說,煙酸和煙酰胺本來是一種B族維生素,正常每天吃十幾個毫克,但如果作為控制血脂的治療藥物,就是論幾克來吃的,數量是膳食正常量的幾十倍。這時候它就有明顯的副作用了。即便是水,喝得足夠多都會導致死亡,更不要說生茄子中還有茄鹼這種毒素,就是土豆發芽時產生的毒素,生茄子吃的量大了之後,就和吃發芽土豆一樣危險。

所以說,只要是食療就安全無毒的說法,並不能夠成立。

誤區三:什麼人都可以用同樣的食療方子。

很多自封的專家都喜歡冒充中醫,大談傳統養生和食療。其實,真正的中醫都是要辨別體質之後才下藥的,而且藥物配伍也要非常仔細地調勻寒熱,而絕不可能像「大師」們那樣給所有的人都開一類方子。僅就這一點,已經足以判斷他們不是有資質的中醫。

從營養學角度來說,也是要辨別不同人的生理狀況和營養狀況,按照每個人的個體情況來安排食譜。有些人應少吃紅肉,有些人則適宜多吃紅肉。有些人適宜多吃燕麥,有些人則不適宜多吃。如果一個營養師給什麼人都推薦同樣的食譜,那只能說,他不是個合格的營養師。

誤區四:營養學就是食療的學問。

由於國民對營養學瞭解甚少,很多人以為營養學就是食療的學問。我前些日子去深圳做講座,說明主題是「科學飲食」,結果去了才發現,人家嫌這個題目不吸引人,擅自給改成「話說食療」。我說,營養不是食療,更不是偏方治病的學問。

食療是我國傳統療法之一,形式為飲食,但並不拒絕加入各種藥材。從食療的書籍來看,很多都是添加中藥材的,至少也要用藥食兩用的食材。至於雞湯或大米之類,主要是作為載體來使用的。國內外開的食療餐廳,也都要加入各種中藥材來起作用。不吃任何藥材,完全靠長期日常飲食來改善疾病的做法,雖然在國內外都很提倡,但見效時間通常會長一些,已經不是人們所期待的那種快速見效的食療了。

營養屬於預防醫學,它主要關心的是如何通過平衡的營養成分和保健成分來維持健康,並減少患各種疾病的風險。營養學也關心如何通過飲食和生活調整來控制慢性疾病,比如如何控制血糖、血脂等,如果做得好,長期來說有可能逆轉疾病指標,減少藥物用量或者甚至停藥。但這種飲食調整都不是依賴一兩種食品的,和偏方治病完全不是一回事。

誤區五:慢性病可以用偏方治癒

按西醫的說法,慢性病都是多因素疾病,而且終生無法治癒。這話顯得很客觀,但聽起來不太爽,遠遠不如一個偏方搞定的說法那麼讓人心情愉快。所以,一旦聽說什麼藥能夠根治糖尿病,永遠有人追捧,趕著去上當受騙,儘管內行一聽就知道是騙子的話。

飲食的事情也一樣。糖尿病也好,高血脂也好,在很大程度上的確是吃出來的,也的確可以用飲食的方法令其明顯改善,不過這和偏方治病完全不是一回事。那些吃出來的病,比如糖尿病、脂肪肝等,毫無例外都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是長期營養失調的結果,怎麼可能指望用一種食物十天八天就治好呢?要想解決問題,當然是要全面改變飲食習慣,平衡營養,增加運動,調整起居,消除病因。只要能堅持健康生活,這些「吃出來的病」自然會逐步改善。



来源:39健康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