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再次出現柴油荒。圖為2005年8月12日廣州一加油站的景象。(Getty Images)
編者按:從2009年的「氣荒」,到今年的「柴油荒」,再到近年頻頻出現的「電荒」、「煤荒」,在在折射出計畫經濟的無能,以及集權式行政命令在市場的失靈。
近幾個月來,大陸多個城市再次陷入柴油荒。等待加油的車輛排成長龍,而很多民營加油站根本無柴油可售。2010年上半年大陸柴油還過剩,到11月柴油荒卻突然而至,鬧得人心惶惶。據官方報導,今年1至9月份,全國柴油的產量同比增長了15%左右,前九個月產能達到了8,900萬噸。由於供應充足,中國1至 10月出口成品油2,290萬噸,同比增加19.8%。在柴油荒開始露頭的9月,中國還出口了290萬噸成品油,10月出口了188萬噸。
為什麼短短一兩個月內就風雲突變呢?中石油在其官方網站上公布了六大原因,稱國際油價居高不下,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油價倒掛日趨嚴重,拉閘限電及民間游資等因素是促使此次柴油緊缺的癥結所在。不過專家對此解釋卻嗤之以鼻。
發電和炒作並非主因
今年是中國承諾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驗收年。為了降低排放量,很多地方強制斷電以完成所謂「節能減排」指標。廣東一名油企負責人表示:「從9月開始,廣東、廣西以及江浙滬等地開始對部分工業企業實施強制性拉閘限電。大量企業為了確保用電,開始使用柴油發電。」
柴油常被用作汽車、飛機、拖拉機等運輸工具的燃料,也可發電取暖。柴油比汽油含更多雜質,燃燒時煙灰更多,但柴油效率較高,也比汽油更環保和健康。據專業機構測算,由於限電所帶來的增量大約使柴油需求增加了四分之一,而近幾個月來因限電新增的柴油需求每月在10萬噸左右。不過很多人認為這個數量級並不會導致全國的柴油短缺。
關於「游資炒作」,瞭解中國常識的人都知道,中國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成品油交易市場,原油、成品油資源包括地方煉油廠資源,絕大多數由國營兩大石油集團統購統銷,外人根本無法插手。
中國石油的兩大壟斷巨頭
11月30日,北京高級法院拒絕了美國駐華外交官列席旁聽華裔美籍地質學家薛峰「竊密案」的要求。2007年薛峰因收集中國石油公司的商業數據,被中方逮捕並判刑八年。外界評論說,中共不顧歐巴馬的關注而重判薛峰,顯示出將石油工業視為其核心利益而絕不容外人有一點窺視。
目前大陸兩大國營企業: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中石油)和中國石油化工集團(中石化)幾乎壟斷了中國的石油世界。兩大巨頭在上游控制著石油資源的開採權,在中游控制著煉油企業的生產加工權,對外掌握著原油、成品油的進口權,下游控制著銷售批發權。
據全國工商聯石油商會介紹,相比之下,中國雖有民營的6萬座加油站(佔零售市場的53%),民營煉油廠60多家,每年煉油能力一億噸,不過由於原油被控制在兩家巨頭手中,民營煉油廠每年實際的煉油量只有生產能力的一半,即5,000萬噸。民營油企的碼頭、油庫倉儲量在3,000至5,000萬立方米,但因為沒有油源,目前民營上千家加油站關門,民營油企的碼頭、油庫裡也基本沒有油。
壟斷的計畫經濟才是元凶
據專業人士透露,中石油和中石化對市場價格和市場銷售反應很遲鈍,比如今年前8個月柴油出現產能過剩,兩大集團為消化庫存,甚至不惜低價出口。「中石油與中石化均是‘零庫存’運營,他們沒有承擔起儲油的責任和義務。」此外在價格上,「兩大集團還存在買漲不買跌的現象,國際油價越高它們越買,國際油價下跌它們反而不買,這也導致國內油價被推高。」
在不久前召開的「2010年中國石油市場年會——成品油燃料油市場趨勢發布會」上,石油商會副會長齊放直指兩巨頭的「兩桶油」才是柴油荒的「元凶」。「對外掌控原油進口權,對內以計畫經濟模式維持市場運行,是兩大國營石油公司箝制我國石油行業發展的頑疾所在。」他認為,只要引入競爭,打破壟斷,國內油價將減低30∼40%。
中央政府才是始作俑者
不過,被病垢的中石油和中石化集團也有滿腔的苦水。由於國際原油價格突破每桶85美元,部分地方煉油廠柴油價格已出現國家限定的零售價比批發價還要低的「倒掛」現象,由此導致民營減產、加油站停業,於是更多消費這轉向了中石油和中石化。
由於中國限制了國內成品油價格,在2006年調高價格前,柴油荒經常出現,因為「麵粉貴過麵包價」,煉油廠多生產就多虧本。2008年底實行新的成品油價格機制後,「油荒」還是首次出現,不過從2009年的「氣荒」,到今年的「柴油荒」,再到近年頻頻出現的「電荒」、「煤荒」,這些都折射出計畫經濟的無能,以及集權式行政命令在市場的失靈。
近年來中國一直在國際上呼籲各國承認其「自由市場經濟」的資格,這些頻發出現的「經濟災荒」,無疑給這一呼籲有力的一耳光。中國汽油柴油價格都是由中央制定,而不是由企業根據供求關係自發調節的。國家壟斷體制下的計畫經濟模式不改變,這些體制上的軟當,必然會導致更多的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