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亞太地區真是不平靜。在南海與黃海美國與南韓日本多國聯合軍演不斷上演之後,一直想成為亞洲「太陽」的中國終於以非正式途徑放話了:「‘中國要取代美國,稱霸世界的說法是一個「神話」。
這話藉由負責中國外交事務的國務委員戴秉國說出,理所當然會被國際社會看作一種中共式政治放風。這種「放風」早就成為中共「臉色外交」的一部分,只不過這次擺出的是「好臉色」而已。我相信各國外交部門與情報部門已經在認真地翻譯戴大人這篇首發於外交部網站並被新華網迅速轉載的重要文章──「不當頭,不爭霸,不稱霸,是中國基本國策和戰略選擇」,然後各路有關專家開始認真研究,從字裡行間仔細琢磨中共政府的善意到底有多真誠。
但我卻聯想到早些時候所表露的中共雄心──10年後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今年3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布《中國公眾和在華外國人士眼中的中國國家地位觀》的民意調查。調查結果是,10年後,中美兩國仍是全世界的主要領導力量,其中有過半被調查的中國公眾認為中國會超過美國。這項調查借了民意調查的殼,用的只是「超過美國」而非「稱霸世界」這鋒芒畢露之詞,但官方以 10年後的「世界第一」自居之態隱然若現。
中國公眾這些想法當然來自於新華社國際部消息與《環球時報》等類媒體的多年灌輸,這些灌輸又往往假外國專家之口,比如倫敦智庫於2004年發表時任美國高盛公司顧問的喬舒亞•庫珀•雷默(Joshua Cooper Ramo的《北京共識》( The Beijing Consensus),近幾年被譯成中文猛炒,該文宣稱北京共識(即中共的意識形態與發展觀)將取代華盛頓共識(美國的自由民主價值觀),由於該文作者的特殊身份,加上譯者與鼓吹者的海歸學者身份,還真哄騙了不少年輕人。
從今年3月到12月這短短的幾個月內,中共官方的態度為什麼會發生180度的大轉彎,從借「民意」宣稱中國將在10 年後成為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的領導者,轉而為低調謙虛地表示「不當頭,不爭霸,不稱霸」?推究之下,應該是這幾個月內中共面臨的國際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迫使中共再度宣布「韜光養晦」。
外交上今年確是多事之秋。自從中共2月份在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上抖了回精神之後,隨之而來就得應付洶湧而至的指責,如 「中國在要發言權時希望坐在前排享受大國風光,履行責任與義務時卻坐在後排稱自己還是發展中國家」等類言論。緊接著是在西方世界應付沒完沒了的人民幣匯率與貿易紛爭,在亞太地區與鄰國陷入領土領海之爭。近十餘年以來,共國定下「周邊外交」之策經營亞洲鄰國關係,通過揮灑金雨結了善緣,但剛在釣魚島上試探性地伸了一下頭,在北韓挑釁南韓的事情上站了邊,立刻引來了東南亞眾多鄰國與美國的多場聯合軍演,那陣勢,誰都知道是沖中共來的。如果僅僅是軍演也就罷了,關鍵是眾多鄰國又開始向美國揮舞橄欖枝,被中共用力擠出亞太地區的美國又藉機重回太平洋。最近延平島炮擊事件發生後,國際社會一致譴責北韓,中共在壓力下讓戴秉國大人帶去老法寶六方會談,誰知卻被韓國、美國一口拒絕。一向以為自己在亞洲游刃有餘的中國終於被擠到牆角。以前那種先讓小流氓拿石頭砸人家窗戶,再擺出一副小流氓只聽我規訓的架勢,並以此提高國際地位的策略有點玩不轉了。
亞洲寧可舍近鄰中國而去依傍美國,再次涉及到一個問題:想成為世界領導不僅僅只在於擁有強大的經濟和政治力量。它還要求世界領導者有能激勵他人的信念的力量。中國缺乏的正好是價值觀的力量,因此不大可能成為亞洲的中心。而中國從今年10月以來,為了本國一位異議人士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幾乎啟動了所有的外交資源表示抗議,正好證明中國在軟實力方面缺乏感召力。
在此情況下,中共再四面出擊顯然有點力不從心,於是再次祭出「韜光養晦」的法寶,聲明「說中國要取代美國、稱霸世界,那是神話。政治上,我們搞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不輸出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尊重各國人民對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的選擇」,戴秉國給世界各國餵的定心丸各有對象,「不當頭、不爭霸」這話是說給美國聽的,「不稱霸」是說給東亞及東南亞眾鄰國聽的。
只是「韜光養晦」之策的名聲並不太好,即使中共外文出版社也譯為「to conceal one’s fame and ability」;「temporary retirement to bide one’s time before going on the offensive」,即「在時機尚未成熟時,最好先隱藏自己的才能,等待合適的機會」。現在中國GDP總量世界第二,亞洲鄰國總是將中國的近期表現理解為中國已經等到合適的機會亮出老虎爪子,看來中共當局為了國內維穩,最近在「周邊外交」的磨擦上得忍一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