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崖壁會「下蛋」30年一次(圖)

發表:2010-12-03 20:4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貴州省黔南州三都縣的姑魯寨有個「產蛋崖」,數十枚大大小小的「石蛋」鑲嵌在壁上,等待「出世」。

貴州省黔南州三都縣的姑魯寨有個「產蛋崖」,數十枚大大小小的「石蛋」鑲嵌在壁上,等待「出世」。據稱,「石蛋」每30年脫落一次,當地居民認為是吉祥的代表,紛紛把它們抱回家。對於「石蛋」的成因,眾說紛紜。地質學家觀察後指出,很有可能是一些二氧化硅含量高的結核。

《科技日報》報導,在「產蛋崖」,數十枚足球大小的「石蛋」靜臥山間,它們為圓形或扁圓形,直徑大約30至50公分,呈青赤色,上頭有類似樹木年輪的紋路。另外,數十枚「石蛋」在凹進去的壁上安靜地孕育著,有的剛剛露頭,有的已經生出一半,有的已經發育成熟,眼看就要與山體分離。

緊靠「產蛋崖」而居的姑魯寨,是三都縣一個典型的水族村寨,自從水族的一支遷入至今,這個村寨已歷經了千年的風雨。當地的老人介紹,「石蛋」每隔 30年左右就會脫落一次,過去大家覺得它們代表吉祥,紛紛抱回家珍藏。據不完全統計,居民保存的「石蛋」已有100多顆,目前顯露尚未落地的仍有60多顆。

對於「石蛋」的成因,地質專家說法不一。有的認為,「產蛋崖」處在「下泥盆紀」地質層上,在幾億年的時光裡,岩石由形成到不斷運動擠壓,由於原始成分的差異而形成了「石蛋」;有的認為,可能是沉積薄石透鏡狀岩石與周圍岩石成分不同,經上億年的運動變化後形成獨立體從原岩石中脫離出來。

還有專家猜測,這些「石蛋」可能很久以前是蛋或者石頭,經過長年累月的沉積和風沙、水流等地質變化的洗禮,體積慢慢變大,變成現在的「石蛋」;也有猜測說遠古時期的貴州是一片汪洋大海,「石蛋」可能是海中某種物質在沉積作用下形成。

專家指出,根據觀察,「石蛋」很有可能是一些二氧化硅含量高的結核。在寒武紀的時候,這裡還是一片汪洋大海,存在很多的二氧化硅膠體,溶解後隨著水流的沖刷,彙集到「產蛋崖」。

剛好在「產蛋崖」某個水深時,海水變成了酸性,溶解的二氧化硅膠體發生反應,大量的從水中析出沉澱並且聚集成團,就形成了二氧化硅的結核。經過幾億年的地質變遷,汪洋成為平地,海洋中的泥質包裹著二氧化硅結核就是現在所見到的「產蛋崖」。

「由於泥質和二氧化硅結核的風化時間不同,前者風化得更快些,導致了泥質更快的被剝落,使其中包含的二氧化硅結核暴露,並最終掉落出來。」

至於結核為什麼是蛋形,專家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球形的表面積最小,這樣結核形成球狀所需要做的功最少,也就是說形成球形是最容易的;二是長年的海水沖刷也會把結核表面的棱角全都磨平,「就好比我們日常見到的河裡的鵝卵石一樣,大部分都是光滑的圓形或橢圓形。」



来源:NOWnews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