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賴喇嘛的由來
1578年(明朝萬曆六年)五月俺答汗與索南嘉措在青海湖邊新落成的仰華寺(察卜齊雅勒廟)舉行了歷史性的會見。索南嘉措宣稱,「阿勒坦汗爾為曩昔青吉斯汗之孫胡必賚徹辰汗之時,我為薩斯嘉班第達之侄瑪第都瓦雜帕克巴喇嘛」,兩人分別是忽必烈和八思巴的轉世。俺答汗贈予索南嘉措「聖識一切瓦齊爾達喇達賴喇嘛」尊號。「聖」意謂超凡人聖」;「識一切」是藏傳佛教對在顯宗方面取得最高成就的僧人的尊稱;「瓦齊爾達喇」梵文,譯成漢語執金鋼,是藏傳佛教對在密宗方面取得最高成就的僧人的尊稱。識一切與瓦齊爾達喇結合起來,表示索南嘉措無論顯宗、密宗都達到了最高成就。「達賴」蒙語大海;「喇嘛」藏語上師。從此,索南嘉措的活佛轉世系統就被稱為達賴喇嘛活佛系統。
第一世達賴喇嘛
格敦朱巴(1391-1474)意為「僧成」.出生於後藏薩迦寺附近的一個牧場主家庭。十五歲,在納塘寺受沙彌戒,五年後受了比丘戒。25歲拜宗巴為師,學習格魯派教法。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大弟子之一,宗喀巴在甘丹寺圓寂後,先後師從賈傑,克珠傑等人。1447年興建了札什倫布寺,任該寺首任赤巴(法臺)長達38年。長期致力於藏傳佛教的弘揚。1474年(明成化十年)在札什倫布寺圓寂,時年84歲。後來被追認為第一世達賴喇嘛。著有關於顯教註疏、因明註釋、律部、中觀、傳記等24卷,其中代表作有《戒經疏》、《因緣集》、《釋量論小疏》、《量理莊論》和《自傳》。
第二世達賴喇嘛
法名格敦嘉措(1476-1542年)意為「僧海」。出生在後藏日喀則西北達納地方的一個普通農民家中。3歲時被認定為一世達賴格敦朱巴的轉世"靈童"。1485年,他十一歲時,被迎入札什倫布寺,受了沙彌戒。1494年,在哲蚌寺學經。旋拜嘉樣烈巴曲覺為師,受比丘戒。後來開始雲遊,在前藏、後藏、山南、塔波各地傳法講經。雲遊中,於1509年在山南的羊卓雍湖畔,建立了群科傑寺。不久回到札寺,出任第五任法臺,6年後又返回拉薩。1517年應僧眾請求,擔任了哲蚌寺的第十任赤巴(法臺),1526年還兼任了色拉寺第九任赤巴。他在哲蚌寺內修建了"噶丹頗章"大殿,成為他和後世達賴駐錫的地方。以後五世達賴建立的西藏地方政權即以「噶丹頗章」取名。於1542年在哲蚌寺圓寂,時年67歲,其銀質靈塔建於哲蚌寺內。著有《自傳》、《根噶嘉參大師傳》、《上師讚頌集》、《佛菩提頌》、《教言道情歌集》、《密集生起次第》、《中觀註疏?義明》、《宗派論?海之舟》、《書札詩歌》、《噶當經典攝義》等44卷。
第三世達賴喇嘛
索南嘉措(1543-1588年)意為「祝海」。出生於拉薩附近堆隆地方的一個小貴族家中。4歲時被認定為格敦嘉措的轉世"靈童迎至哲蚌寺。7歲拜赤巴索南扎巴為師,受了沙彌戒。10歲在哲蚌寺舉行坐床典禮。11歲任哲蚌寺第十二任法臺。16歲時任色拉寺住持,22歲時拜格勒巴桑為師,受了比丘戒。後任了色拉寺第十三任赤巴。並把格魯派傳播到了蒙古地區。
1578年5月在青海湖的仰華寺(系俺答汗之子丙兔於1577年建成,明萬曆帝賜名仰華寺)與俺答汗王公會見。獲贈「聖識一切瓦齊爾達喇達賴喇嘛」的尊號(「聖識一切」是「遍知一切」的意思。「瓦齊爾達喇」是梵文「金剛持」的意思。「達賴」系蒙古語,意為大海。「喇嘛」為藏語,上師的意思。)索南嘉措得到「達賴喇嘛」的尊號後,格魯派寺院集團的上層僧侶立即將索南嘉措定為第三世達賴喇嘛。追認根敦朱巴為第一世達賴喇嘛,根敦嘉措為第二世達賴喇嘛。1580年(明萬曆八年)主持建立了理塘大寺,1582年到了昌都說法講經,廣收教徒。後雲遊至宗喀巴的出生地時修建了今天青海的塔爾寺。與此同時明朝也封給他「朵兒只唱」的名號(為藏文的音譯,意為金剛持),賜印章,並召他來北京。這時察哈爾部的圖們汗也邀請索南嘉措順路到察哈爾部傳教。於是索南嘉措動身從蒙古土默特起程,不幸於1588年3月卒於途中一個名叫卡歐吐密的小地方,時年四十六歲。三世達賴不遺餘力地在青、甘、康、內外蒙古地區廣作法事,對後世達賴、班禪將格魯派事業推向巔峰,起到了奠定基礎的作用。
第四世達賴喇嘛
雲丹嘉措(1589-1616年)意為「功德海」。出生在蒙古土默特部。系俺達汗之孫。為歷世達賴喇嘛中唯一的蒙古族人。1589年被蒙古王公和藏族格魯派的僧人共同確認為是三世達賴索南嘉措的轉世。1592年被三世達賴管家班覺嘉措命名為雲丹嘉措。1602年西藏三大寺派出正式代表前往土默特迎接他入藏。沿途受到青海、西藏的蒙藏僧俗人眾迎接,於1603年到達西藏,先在藏北熱振寺舉行了坐床典禮,後到拉薩,住進哲蚌寺,受沙彌戒。1607年赴扎什倫布寺,向四世班禪羅桑卻吉堅讚學法。1614年拜四世班禪為師,受了比丘戒。接著繼任了哲蚌寺第十三任赤巴,並兼任了色拉寺第十五任赤巴。1616年,明朝萬曆皇帝派專人進藏,給予四世達賴喇嘛「普持金剛佛」的封號和封文。1616年12月15日,第四世達賴喇嘛雲丹嘉措在哲蚌寺去突然世,時年二十八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