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10-11-10 12:40:13作者:
在ElizabethGilbert的演講聽到:從前genius指的是神,創作者只是承受神的載體。文藝復興後,人是萬物尺度,人才搖身一變,成了genius本身(天才)。
事情做不好,過去說是unblessed,現在自己變神,少了推卸責任的對象,當然就變成loser了。
過去我們總覺得說什麽「神明」、「天」、「上帝」的很迷信。可是想想,自己變成了神的人生,當然就只能贏不能輸。少了神的人生,我們失去的不只是庇佑,可怕的是,我們也失去了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那種對無常的自在。
我在讀「金瓶梅」時感嘆那是一個「沒有神的所在」的焦慮年代。想想,現在其實也是。
少了神明,多出了那麼多的loser、焦慮的年代,真的會比有神的所在、年代更好嗎?現在想想「敬天愛人」、「舉頭三尺有神明」不全然是道德教訓或迷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