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汝州市金庚醫院院長宋兆普2009年3月到鄭州、平頂山、洛陽等地的福利院,收養了129個腦癱孤兒。為了這100多個腦癱孤兒,他招了100多名護工和康復師,一對一的治療和照料這些孩子,一年就花光了500萬的積蓄。宋兆普脫貧致富不為享樂,為這些孩子頭髮白了一大半。這是些什麼樣的人性光輝?用大眾話語籠統地說是良心,更簡潔地的說是善,儒家禮教的說法就是仁義道德。
這都是正統文化中培育出來的品性。人赤身而來,不攜帶衣物、裝飾和項鏈。儘管人有猴子沒有的先天的遺傳基因,包括善性,卻在什麼環境就會變成什麼樣。嬰兒成為人,好比大理石成為雕像,環境培養就是嬰兒的人性潛質開發成型的過程。三歲之前至關重要。據說印度兩個狼孩被發現時,一個四歲,一個七歲,人的嚎啕成了狼的嚎叫,閉眼抓撓成了睜眼撕扯,站立成了難事。正如孟子所說,人先天具有惻隱、羞恥、辭讓和是非之心。但成為仁義禮智卻要儒家文化培育。
山西55歲的郭改然與61歲的丈夫陳天文篤信佛教,已有兩兒一女。但自1989年來,他們還是相繼養育了38名棄嬰。有自己三個孩子已經夠辛勞了,他們卻還要付出近13倍的辛勞,讓他們不忍心見到這些孩子被拋棄,決不是中共黨性教育的,而是佛教帶給居士的慈悲為懷的菩薩文化。天主教徒孔貞蘭,收養缺陷棄嬰,撫養過25名棄兒,經濟來源主要靠當泥瓦匠的丈夫,自己幫人補衣服、釘鞋、修拉鏈,蹬著小三輪車去撿破爛賣等掙得一些收入。天主教徒楊雲仙為給28名畸形兒買奶粉、治病,四處舉債,也曾在太原以外的地方沿街乞討。愛美之人愛健美兒童,許多無子女的收養者著眼點就是被收養兒童的形象和健康狀態。但對於信仰基督救世的孔貞蘭、楊雲仙來說,辛勞養缺陷棄嬰是學習耶穌。
人性哪來的?概括地說,就是宗教信仰帶給的文化中來的。當宗教徒信神不為世間名利和做壞事之後的罪責逃避,而是出自心靈深處的召喚,是天空中的感應,那麼在誦經和聽經的時候,就好像園丁澆花,在澆灌自己心靈園地的善的心花。為什麼郭改然、陳天文、孔貞蘭、楊雲仙、宋兆普、白芳禮有人性光輝呢?信佛教的陳天文夫婦、天主教徒孔貞蘭和楊雲仙是從他們的信仰中來。《穿透黑暗的人性光輝》沒有告訴我們宋兆普、白芳禮的信仰,那就是從儒家正統中來,他們天性中的善的種子在儒家傳統文化的土壤中自然生長。人性本善,卻在生活的泥潭中污染。嬰幼兒的善性要成為品性,就必須宗教文化「香火」的熏陶。宋兆普、白芳禮如果對孔孟有由衷地敬仰,就能展現出中國人的仁義道德的品行。
在美國大陸如果有當今中國大陸這麼多缺陷棄嬰,那些享有批評自由的公民更多的人會直接針對這個社會發問,會去質問社會為什麼這樣?西方人是獨立的個體。天主教堂神甫會發聲,議員會彈劾相關官員。中國大陸文化已經改變,人性也因此變得惡劣,以至於以前浙江紹興地方的阿Q、魯迅,現在真正全民化了。但人性還可從別的途徑獲得滋養,比如高智晟是從他母親那裡得到禮教的滋養。
世界公認的人性是哪來的?是文化而來,即善性的文明教化。讓先天善性成為文化教育的良心或良知成品,這道理更普世。在當今世界,宗教信仰傳統是不可輕易觸動的,世界上各大宗教,比如佛教、道教、儒教、基督教、天主教;民族宗教,比如日本神道教,以色列猶太教。人性的光輝就是文化哺育出來的。今天我們很多人的生活航船失去傳統文化導航,很多人幼兒時代就迷戀當特務,社會走向黑暗。可是白芳禮們的人性不僅沒有丟失,還穿透黑暗發出奪目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