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加羅報》經濟版今天刊登記者撰文,評述中國限運稀土引發的憂慮。文章認為,北京挑起稀土大戰反而加快了全球稀土開發的步伐。「稀土大戰」甚至越過太平洋而波及美國,引起更大範圍的貿易戰。美國已在考慮今後轉而注重本土資源開發;德國也制訂了本國「確保稀土供應戰略」;而幾乎與此同時,日本與越南宣布將在月底簽署協議,共同開發稀土資源。
《費加羅報》經濟版首頁今天以「中國挑起稀土大戰」為題,發表該報駐北京記者拉格蘭奇的評論文章。文章認為,北京在處理中日釣魚島外交危機過程中實施對日限運稀土,是亮出「殺手鐧」,挑起了稀土大戰;此舉震動了日本和其他國家,但另一方面也加快了全球應對稀土危機的措施,不少國家紛紛提出開發稀土計畫。
文章指出,所謂「稀土」其實並不稀,世界許多地方都有蘊藏,只是經濟開發較少而已。以目前產量而論,中國堪稱「稀土大國」,佔全球產量95%。稀土廣泛應用於高科技工業,包括民用及軍事用途。但自從今年9月7日中日之間爆發釣魚島撞船風波以來,中國越來越限制稀土出口,以此作為處理危機事件的一件武器。
文章指出,中國經改之父鄧小平早就說過,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而中國對稀土的控制並非始於昨日。從2005年起,北京就已制訂嚴格的配額措施了,每年減少稀土出口5%到10%。只是到了今年7月,北京才決定大幅削減稀土出口,限定2010年下半年削減幅度達到72%。而據中國官方英文報紙《中國日報》最近透露,中國考慮明年還會繼續實行稀土限運,削減出口配額至少30%。北京否認了這條消息,並稱中國的稀土資源儲量從1996年到2003年下降了37%,照此下去,15年或20年後中國稀土資源可能會枯竭。北京的這番解釋,並未能減少外界對中國挑起「稀土大戰」的猜測和憂慮。
《費加羅報》文章指出,這場稀土危機並不限於中日之間,北京挑起的「稀土大戰」甚至越過太平洋而波及美國,引起了更大範圍的貿易戰,導致「經濟民族主義」抬頭。從10月18日起,美國除了五角大樓展開美國軍事工業是過於依賴外來稀土的調查之外,還考慮今後轉而注重本土資源開發;而美國政府為了反擊中國暗中補貼綠能工業,也開始研究與世貿組織規則不相抵牾的限制措施,限制中國出口產品進入美國。幾天後,德國也宣布制訂了本國「確保稀土供應戰略」。而幾乎與此同時,日本與越南宣布將在月底簽署協議,共同開發稀土資源。這一系列動向顯示,中國挑起的稀土大戰,反而觸發和加快了全球範圍開發稀土的步伐。
来源:法廣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kzgd/ad/kzgmembership-20210704_728.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