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茗趣聞軼事

作者:李岩 發表:2010-10-22 17:3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茶不僅是一種古老的健康文明飲料,還有深刻的精神內涵:它是純潔的化身,文明的象徵,團結友誼的橋樑和紐帶。「茶文化熱」已普及到整個亞洲,並在世界產生巨大的影響。

開門七件大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是排在最後一個,如今茶並沒有被人們淡忘,並成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種茶、喝茶和茶文化已普及到世界各地。茶是有感情之物,因茶而帶來了許許多多的風流佳話,特在此介紹一些名人與茶的千古美談和趣聞軼事供參考。

陸羽 茶經

陸羽(公元七三三~八○四年),今湖北天門人,他是唐朝學者,被人們稱為「茶聖」、「茶祖」。他在寺院長大,不僧不俗,終生不娶,但嗜愛茶葉,從二十一歲開始研究茶學,先後去河南、四川、江蘇、浙江等省考察,逢山採茶,遇水品泉,收集茶葉樣本和民間茶事。

他在浙江隱居苕溪,潛心寫作《茶經》,經二十年修訂,在公元七八○年出版,成為經典巨著而聞名世界。該書共三卷十篇,七千餘字。

陸羽淡泊名利,不思仕途。唐朝德宗曾兩次賜封官銜,他都未從命。《茶經》出版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目前流傳在海內外的《茶經》版本達四十七種,其中包括美、日、英等國十種海外版本。陸羽的功跡將永垂史冊而不朽。

盧仝 飲茶歌

盧仝(公元七九五~八三五年),是知名度最高的唐朝詩人。他出生於今河北省涿縣人,自號玉川仙子。家境貧寒,曾隱居少屋山,刻苦讀書,博覽工詩,不願做官。

盧仝喜飲茶,《飲茶歌》又名《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是他品嚐友人諫議大夫孟簡所贈新茶之後的即興之作。全詩共二百六十二字,一氣呵成,抒發了對茶的熱愛與讚美,其中主要名句是: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輕。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以上是全詩的中間部分,寫得瀟灑浪漫,不同凡響:詩人連飲七碗,每碗都會產生新的靈感,直到兩腋生風,飄然若仙。

盧仝《飲茶歌》中的「七碗茶」詩意,曾被歷代文人雅士廣為引用、化用。蘇東坡的多篇茶詩,都曾化用《飲茶歌》的詩意。

蘇東坡 飲茶趣聞

蘇東坡(公元一○三七∼一一○一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章汪洋恣肆,明白暢達,清新雄偉,開一代豪放詞風。蘇東坡一生以茶為友,留下了數十篇膾炙人口的詠茶詩詞。

在杭州,廣泛流傳著蘇東坡的一則飲茶趣聞:蘇東坡初到杭州出任知州時,一天去某寺遊玩,寺中的主持和尚不知來人底細,把他作為普通來客對待,一邊叫「坐」,一邊吩咐小和尚(小沙彌):「茶」,小和尚遵囑端出一碗普通茶來。

賓主稍事寒暄後,住持和尚感到來者談吐不凡,並非等閑之輩,便禮貌地將「坐」改為「請坐」,並重叫「敬茶」,小和尚第二次奉上一碗較好的茶來。交談之後,主持和尚才知道來人即是大名鼎鼎、新上任的知州蘇東坡,頓時受寵若驚,佩服得五體投地,情不自禁地起身高叫「請上座」,並再次吩咐小和尚:「敬香茶」。臨別時,住持和尚慕名求字留念。蘇東坡略作思索後,便將剛才的親身經歷寫成一對趣聯:

坐、請坐、請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在旁觀看的主持和尚霎時滿臉通紅,無地自容,一時羞得說不出話來了。

蘇東坡在茶詩中將佳茗比作佳人,他在《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茶》中寫到:

仙山靈草濕行雲,洗遍香肌粉未勻。

明月來投玉川子,清風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腸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戲作小詩君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


杭州藕香居茶室特將此詩中的「從來佳茗似佳人」句,與蘇東坡另一篇名篇《飲湖上初晴後雨》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句相聯,集成一對工整對仗、神韻美妙的茶聯:

欲把西湖比西子,

從來佳茗似佳人。

宋徽宗 大觀茶論

宋徽宗趙佶(公元一○八二∼一一三五年),他不僅喜好飲茶,還研究茶學,撰寫了《大觀茶論》,全文共兩千八百餘字。首序言,次分地產、天時、採擇、蒸壓、鑒辨、烹點、藏焙等二十目,面面俱到,無所不包。如文中對當時蒸青團茶的產地、採制、烹試、品質等記述較為確切。他在「品茗」一章中,指出茶葉的品質,除了特定的生態環境這個客觀條件外,製作工藝也至為重要。

宋徽宗還寫過一首以茶為題材的《宮詞》:

今歲閩中別貢茶,翔龍萬壽佔春芽。

初門寶篋新香滿,分賜師坦政府家。

在這首宮詞中,宋徽宗以輕鬆筆調描述收到新貢茶的欣喜之情。他還顯得開明大方,這樣的好茶沒有獨享,而是分賜官吏大臣共同品嚐。此外,他還提倡以「茶宴」代「酒宴」的妙論。

唐伯虎 事茗圖

唐寅(公元一四七○∼一五二三)字伯虎,江蘇省蘇州人,畢生致力繪畫,且能詩文,成為吳中四才子。唐伯虎嗜茶,由於終生不得志,在飲茶作畫中時常流露出懷才不遇、孤芳自賞的心態。

他的著名茶畫《事茗圖》,畫面上翠峰如黛,巨石崢嶸,飛瀑直下,溪流淙淙。唐伯虎在畫面上題了一首詩:

日常何所事,茗碗自齎持。

料得南窗下,清風滿鬢絲。

唐伯虎他對家鄉名茶──東山茶(也叫「嚇煞人香」,後又改名為「碧螺春」),愛之尤深,他曾畫《翠峰游》,並在畫上題詩:

自與湖山有宿緣,傾囊剛可買吳船;

綸巾布服懷茶餅,臥煮東山悟道泉。

曹雪芹 論茶事

清代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曹雪芹(一七二四∼一七六三)名沾,號雪芹,具有深厚的文化修養和卓越的藝術才能。他寫的長篇巨著《紅樓夢》(由後人高鶚續完)中,寫到茶事的達兩百六十多處。在一百二十回中,幾乎每回都能感受到茶的清香。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寫到傳統名茶有杭州龍井茶、安徽六安茶、湖南老君眉(今稱君山銀針茶)、雲南普洱茶,此外,尚有楓露茶、女兒茶,還有香茶(花茶)、進上的新茶(貢茶)。

《紅樓夢》第五回中,曹雪芹寫了賈寶玉品嚐非凡間所有的佳茗「千紅一窟」茶:「大家入座,小丫鬟捧上茶來。寶玉自覺清香異味,純美非常,因又問何名。警幻(仙姑)道:‘此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靈葉上所帶之宿露而烹,此茶名曰‘千紅一窟’」。

《紅樓夢》第四十一回中,曹雪芹藉妙玉之口,寫出了對飲茶品茗的見解:「妙玉笑道:‘豈不聞’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牛飲騾了。」你吃這一海(大杯)便成什麼?說的寶釵、黛玉、寶玉都笑了。妙玉執壺,只向海內斟了約有一杯。寶玉細細吃了,果覺輕浮(指的是茶味不凡)無比,讚賞不絕。」妙玉的這一妙論,常為別人引用。

沏茶講究用水,也是第四十一回,寫到妙玉分別用「舊年蠲的雨水」和「梅花雪水」招待賈母和寶玉、黛玉等人。前者是隔年儲藏的雨水,尚屬一般;而「梅花雪水」就顯罕見,因為雪水吸收了梅花的香氣,使得舌甘生津、清趣倍增。

康熙 賜名碧螺春

清聖祖康熙皇帝(公元一六五四∼一七二二)遊覽太湖,巡撫特進獻蘇州太湖洞庭山碧螺峰的著名綠茶「嚇煞人香」,這是蘇州方言的名稱,意即「香煞人」。

相傳有一年春天,碧螺峰上的野山茶生長特別茂盛,姑娘採摘時籮筐裝不完,只得放進懷裡。不想鮮葉在懷裡經受熱氣蒸熏,突發陣陣清香,姑娘們一個個異口同聲發出驚呼:「嚇煞人香!」。

從此以後,採茶姑娘採摘時不再用籮筐,都將茶葉放進懷裡,並把這種茶葉叫做「嚇煞人香」。

康熙見此「嚇煞人香」茶,銀綠隱翠,質地不凡,品嚐時清香襲人,鮮爽生津,龍心大悅,備加讚賞,當即指定為貢品。

當問及茶名時,宋犖巡撫據實相告,康熙覺得茶好名俗,美中不足。他見茶色碧綠,形狀纖卷,又採自碧螺峰,遂靈機一動,賜名「碧螺春」,並親自題名。著名綠茶「碧螺春」不僅形質兼優,芳名也富詩意,讀之琅琅上口,聽到悅耳動人,音韻美妙,富有形象思維。

乾隆 賜名鐵觀音

乾隆(一七一一∼一七九九),嗜茶成癖,吟誦茶詩,則是天下聞名。乾隆享年八十八歲,除了獨特的養生之道以外,一生嗜茶也是主因。

他八十五歲高齡時讓出帝位給嘉慶,一位老臣惋惜地說:「國不可一日無君!」乾隆卻幽默地接著說:「君不可一日無茶也!」他退位以後,經常到設有茶亭的御花園中煮泉品茗,悠閑自得,與茶神交,頤養天年。

乾隆下江南時,品嚐了江南的各種名茶。他在杭州品嚐「龍井茶」時,敕封當時僅有的十八棵茶樹為「御茶」;品嚐湖南「君山銀針」茶後,讚譽不絕,令當地每年進貢十八斤;在福建,他為「大紅袍」茶題匾;他還賜名福建安溪茶為「鐵觀音」,從此而天下聞名。

乾隆不但精於品茶,還非常講究沏茶的水質和茶具。他曾用銀斗衡量各地泉水的輕重,品評天下名泉的優劣,得出中國數北京玉泉、鎮江金山寺泉、無錫惠泉三處泉水最佳的結論。他最欣賞江蘇宜興紫砂壺,他認為用紫砂壺沏茶,香醇芳馨,韻味無窮。

乾隆皇帝也是個詩人,詩作數以萬計,他的《觀採茶作歌》、《坐龍井上烹茶偶成》、《荷露烹茶》等茶詩,讀之琅琅上口。他不僅對採茶、制茶工藝瞭如指掌,更為可貴的是,一國之君在詩中還寫到了茶農的艱辛及茶葉的來之不易,反映了他關心民情的一面。



来源:世界新聞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