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記者謝德潤綜合報導】據東方網報導,從1956年到1965年期間,渭南市共有28.7萬名民眾被迫搬遷,而移民土地被擠佔、移民資金管理混亂、移民補償款被截留等問題成為一筆歷史爛賬,半世紀過去了,被迫遷徙的居民居住和經費問題仍未獲得解決。
數十年遷徙 身心俱疲
1956年首批渭南市民,回應「遷一家,保千家;一人遷,萬人安」的偉大號召,遷移到寧夏平吉堡。縣裡的幹部說寧夏平吉堡那裡有房、有井、有地,然而現實卻是「除了一片荒草灘,啥都沒有」,後來又被迫遷往寧夏陶樂。之後三門峽水利樞紐功能調整,歷盡磨難的移民再次被迫遷徙。大荔縣平民鄉趙德龍一共搬遷8次,每次都舍房棄屋、損失慘重。
問題內幕一:居民返居土地被政府拿來謀私利
因安置地的惡劣,使被迫離鄉背井的移民頻頻上訪,並要求遷回庫區老家安置定居。1985年有關當局批准了15萬移民返庫定居,渭南市移民局工會主席李萬明表示,「國務院按照15萬人次,劃撥安置經費2億元及土地31.2萬畝與大批計畫內物資。當地政府卻擅自壓縮返遷移民人數,使實際返遷人數減為73,965人。」 實際返庫安置的73,965名移民也僅佔用了中央劃撥31.2萬畝土地中的14.8萬畝,剩餘的10多萬畝土地成了渭南的富余土地。」李萬明說,「富余土地被渭南市移民局對外出租承包,每年獲利千萬元,甚至有領導幹部隨便將土地送人,從中謀取私利。」期間,李萬明持續的舉報移民問題,卻始終無法得到相關響應。
問題內幕二:移民資金被政府胡亂搞投資
1992年,渭南市移民局動用300萬元移民經費向一家外資(法國)企業投資,開發礦泉水項目,但隨著該公司的破產,300萬元資金也跟著打了水漂。1993年,該局和陝西省移民辦及水利部移民辦各拿出75萬元移民經費,在陝北子長縣投資打油井。結果,油井貧油報廢,投資損失殆盡。1994年,渭南市移民局出借50萬元移民經費給澄城縣某開發公司,至今仍未還清。根據李萬明統計,渭南市移民局移用移民經費胡亂投資,總虧損額高達3,000多萬元。
問題內幕三:緊急災後重建款兩年僅撥1%
事實上,不僅移民經費被挪用,這些渭南居民的災後重建款的使用也不知去向。據悉,2003年因罕見的五次特大洪峰而成災民,國家發改委批准後,2004年下撥了5,906萬元緊急災後重建款,但真正發到災民手裡的重建款只有50萬元,不到總額的1%,但在此期間華陰市卻耗資1600萬元建起了市委、市人大新辦公大樓,未撥款項的去處不禁使人聯想。
渭南移民問題「無解」
根據《暸望東方週刊》表示,為了核實渭南移民問題的相關情況,該刊記者聯繫渭南市委宣傳部,請求採訪渭南市政府領導,被告知「領導不在」,無法安排。另外來到渭南市公安局,欲就移民穩定問題進行採訪,同樣被告知「領導不在」。數十年來的移民問題仍懸而未決,撥發的補償金亦不翼而飛,對於被迫移民的民眾而言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