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官場上流行起「運作」一說,只要某機關某部門或某單位透露出將有官位空缺或已經空缺的信息,便有一撥人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嘴邊上「運作」 二字的頻率驟然升高,諸如「請你幫我好好‘運作’吧,成功了什麼都好說!」「這個位子競爭的人多,能不能成功全靠‘運作’!」「這事我來幫你‘運作’,保你成功!」「我有過硬的關係,只要你有票票,還怕‘運作’不成功麼!」一言以蔽之,想當官就得進行「官位運作」。據說,某些策劃公司和策劃大師,也攬起了 「官位運作」的「業務」,給想當官、想提拔的人進行全程「仕途策劃」。
什麼叫「運作」?按照字典上的解釋,運作即運行和操作,指進行中的工作狀態。「官位運作」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獲得官位。這也難怪,官位和權力是一個人成功的象徵,是體現人生價值的標誌。在官本位意識蔓延的中國,別說官位,即便是普通的公務員職位,都讓人們擠破腦袋想去佔個位子,可謂「千人爭一位」 乃至「萬人爭一位」。
現今,如果說競爭公務員還得靠點真本領、還得經過公開考場一關,那麼想要佔據「要路津」的官位,勤奮努力、真才實學、工作業績等等,都不是決定性的條件,而「運作」的「水平」如何,才是最關鍵的。
官位的「運作」,在封建社會裏是司空見慣的現象。不過,封建社會的「官位運作」沒有現在這麼複雜,或者說還談不上「運作」,而充其量只是簡單的官位買賣而已。有人考證,賣官始於漢武帝時代。當時邊關多事,國庫開銷甚大,用爵位換取糧食的做法已不足以解決問題,於是便出賣官位,以增加收入,支付龐大的軍費開支。至此, 「賣官鬻爵」才合二為一。東漢末年,劉宏在鴻都門懸內外大小官爵價格表,祿位二千石的賣二千文;四百石的賣四百文,「公」賣一千文。曹嵩花一萬元買了個太尉,崔烈賄通靈帝保姆,半價買得司徒。清代乾隆晚年,由於官吏貪污和乾隆的鋪張浪費,國庫空虛,一遇災荒,就大開「捐納」(賣官)。捐納有常捐、大捐,常捐只捐出身虛銜,大捐則賣知府以下的官位。清朝賣官之風最盛,京官可買到高於知府的道員。對買官人的身份無任何限制,地主、商賈等皆可買官。「捐納」之舉,平民可以捐官,小官可以捐大官,虛銜可以捐實職,應處罰款通過「捐納」可以減輕乃至全部抵銷責罰,降革職的通過「捐納」可以官復原職,觸犯刑律的可以捐成無罪。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至70年代的數十年間,雖說選拔幹部帶有神秘色彩,是那種不合時宜的封閉式、內定式,即一切由領導和組織部門說了算,但這和現時代的「運作」不沾邊。日前和一位老局長喝茶聊天,他感嘆說:那個時候,許多幹部明天就要晉升提拔,今天可能還蒙在鼓裡,一切都在當事人不知曉的情況下如「玫瑰花開靜悄悄」地進行著,哪裡還輪到你自己來「運作」?
近年越刮越盛的賣官鬻爵之風肇始於何年何月,難有準確的考證,但「官位運作」,應當是伴隨著市場經濟的進程而日趨盛行的,尤其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實行工資和退休金雙軌制,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和企業職工之間的差距逐步拉大之後,公務員職位尤其是大大小小的官位,便成為令人眼饞的「香餑餑」,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買官賣官、「官位運作」便踏著市場經濟的腳步「舞」了起來。
「官位運作」需要兩個條件:一是金錢,二是關係。
金錢是進行「官位運作」的前提條件,兩袋空空、囊中癟癟,即使有關係也白搭。這「官位運作」的成本,也是「與時俱進」的,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從副處級到處級,一般花費個幾千上萬元就可「大功告成」,而且這花費,多是以菸酒土特產、書畫藝術品等實物禮品形式出手的。記得九十年代末,某縣級市的建築規劃院院長的位子空了出來,當時三個副院長都想當「一把手」,其中一位副院長是我的中學同學,他為此事找我幫忙「牽線搭橋」、「疏通關係」,做記者的我因和當時的市委書記過從甚密,便極力為玉成老同學的美願而效勞,記得一個週末,我攜老同學到書記府上拜訪,老同學僅僅給書記送了一對五糧液酒和兩條高檔香菸,就得到了書記的點頭答允。兩個多月後,老同學果真坐上了「一把手」的交椅。
然而,當日曆翻到2005年之後,「官位運作」的成本可說是與日俱增。當年爆出的黑龍江省綏化市原市委書記馬德、韓桂芝、田鳳山連環賣官案,被稱為 「建國以來最大的買官賣官案」,涉案官員達265名,僅綏化市各部門一把手就有50多人。韓桂芝、馬德買官賣官案涉及領導幹部900多人。
2010年1月,多家媒體報導了吉林省延邊州政府的副秘書長車鐘日買官被騙的新聞,2006年3月,車鐘日偶然結識了一名28歲的女詐騙犯,對方自稱是州委書記的「情婦」,可以幫他運作「買官」。於是,他為了官升一級,毅然決然地投入了180萬元,最終,女詐騙犯的落網牽出了他的腐敗大案……。這 「180萬」,雖然是一個詐騙犯的開價,但它大抵上是當今副處提升到正處的「運作」成本。
不用說,趨利性是買官賣官、「官位運作」的內在動力。權力可以尋租、權錢可以交易,且官位越高、權力越大,來錢就越容易,且越不容易受到法紀的追究。封建社會買官賣官,雖然也有大量「賣官賣法,貪污中飽」,即賣官賄款落進私人口袋的情況,但由政府條訂事例,定出價格,公開出售,並成為制度化的賣官之舉,是為了用賣官的錢解決皇朝國庫空虛的問題,所以賣官的錢都上交了國庫,用於國家開支。而現在有資格賣官、有能力進行「官位運作」的人所賺的錢,都統統落進了私人腰包。所以,官員們賣官位是為了賺錢,而官員們買官位,則是一種預期投資,以便官升一級後賺更多的錢,同時也有利於購買和撐起更大的「保護傘」。既然當官陞官要付出「成本」,那麼當了官或升了級之後,就得幾倍甚至幾十倍地撈回「成本」。所以,沒當官的人願意掏錢買官;當小官的人願意掏錢買大官;官員有錢願意買高一級的官位,官員沒有錢借錢也願意買高一級的官位。筆者認識長沙一位某大醫院的副院長,鑒於原來的院長出了「CC」,院長的位子空缺,他已連續幾個月在請人「運作」讓自己當院長,但他的經濟實力不夠,便四處借錢,這裡幾萬那裡十幾萬的湊了一大筆「運作費」,且每借一筆錢,便向人家許諾「我當上院長後讓你和醫院做生意!」天哪,等此君當院長的那一天,這家醫院的橫徵暴斂和亂收費只怕又要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他個人只怕也會以十倍乃至百倍的瘋狂斂財!
當然,「官位運作」的投入,並不見得都是現金交易。現今,許多賣官者採取送子女出國讀書而由買官者出學費、生活費等非現金方式獲得實利。從更為廣義的角度看,任用私人以為退休後的利益謀劃,依托裙帶以構織「門生故吏」官場關係網,無疑都是利用官位交易以牟取私利的行為,在本質上與現金交易並無差別。
硬邦邦的關係,也是「官位運作」必不可少的條件。現今的許多官員,大都是通過「官位運作」,靠金錢鋪路和關係搭橋躍上台階的,用關係、找關係、「搭」關係、和「造」關係,自然得心應手,「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大有「手揮五弦、目送歸鴻」之概!
有的人頗有「戰略眼光」,為日後的「官位運作」「為之計深遠」,平時就注重利用公共資源進行「感情投資」,編織和積累一些「為我所用」的關係。他們營造關係使出的手段,可謂五花八門,恰似中國功夫中的十八般武藝,通常有:拉(拉拉扯扯)、托(通過朋友、熟人輾轉傳遞托付)、攀(低姿態營造關係)、套(通過拉呱家常套近乎)、做(依江湖規矩製造關係)、拍(溜須拍馬巴結關係)、捧(吹捧、扶持和討好)、拜(按照儒教倫理締結關係)、認(將熟人朋友關係認成親戚關係)、跟(跟定一個可以影響自己前途的人)、培(培植黨羽親信)、串(把能辦事的關係串成一溜)、應(交際應酬)、襲(承襲關係資源)等。這些靠平時積累的現成且過硬的關係,隨時可以調遣,哪天機會和希望來了,檢起出來用就行了。
那麼,有的人沒有現成的關係,尤其是沒有過硬的關係,該怎麼辦?那就挖空心思、絞盡腦汁去「造」關係,而且要現「造」現用。須知,某個官員之於某個官位,追求渴望等待了若干年,眼看縱身一躍就可以跨上新台階的機會來了,豈肯輕易讓它化作雨後的一道彩虹,眨眼之間便消失得無影無蹤?
按照傳統的交往方式,營造一個關係得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但擅長「官位運作」的人,將「快餐文化」揉進「關係文化」——通過請客送禮、菸酒開道、銀彈肉彈等手段,往往「三下五除二」,就可以將一個本來八槓子打不著的人,將關係搞得濃濃釅釅熱熱乎乎,讓人家跟著他們的感覺走。這就好比葡萄汁勾兌食用酒精,取代窖藏葡萄紅酒,原本需要長時間的釀造和窖藏,現在只需要酒精摻果汁,幾分鐘就可以搞定。
網上有篇題為《歷數十年來性質最惡劣的十大「賣官案」》的貼子,件件怵目驚心,樁樁令人咋舌!「買官賣官」、「官位運作」是腐敗的極致,大量通過「運作」的官員充斥和佈滿官場,必然會產生一批貪官、贓官、庸官、昏官、姦官、色官、惡官、糊塗官、酒肉官、游手好閑官和尸位素餐官,導致「官場生態」嚴重惡化,積重難返。
来源:華聲論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