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到家長有這樣的感慨:我家小孩「輸不起」,在遊戲中輸了,便不認輸、發脾氣,甚至退出不再玩;畫沒畫好,就把辛辛苦苦畫了很久的畫一下就撕碎。專家認為,培養孩子承受挫敗的容忍力,讓孩子擁有一份「輸得起」的精神,有助於提升孩子的「抗逆力」,使他日後在遇到挫折時不容易跌倒,以正面、樂觀的心態戰勝困難。那麼,如何培養孩子「輸得起」的精神呢?
「輸不起」是一種天性
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孩子「輸不起」是一種正常現象。無論什麼事情,孩子總是希望自己能做到更好,比別人強,獲得周圍人的認可。可是因為孩子年齡小,各方面都不成熟,他並不瞭解自己的強項和弱項,在人前或是在集體活動中,一旦不如人、輸於人時,他就會表現出不滿,不高興。
「輸不起」通常會有兩種表現:一些孩子面對挫折、失敗,他會採取迴避,逃避困難。比如,媽媽批評小強學鋼琴不認真,不如隔壁的玲玲彈得好,聽到這話小強索性就放棄了,乾脆就不彈了;另外一種,性格急躁的孩子一旦在遊戲中輸了,就會大發脾氣,哭鬧以示渲泄。在幼兒園,老師們常會遇到因為搶不到「發言權」而委屈哭泣的孩子。
鼓勵能讓孩子緩解情緒反應
孩子的所謂挫折感、無力感大多是由後天學習得來的。當孩子做得不好時,家長總會有這樣的責罵:「你沒把心思放在學習上,恐怕不是讀書的材料!」久而久之,孩子也會用這些想法去評價自己。因此,當面對困難或失敗時,便由於失去自信心而採用放棄和逃避的態度。對此,每當我的孩子遇到挫折、情緒低落的時候,我就會給他講一些成功人物的故事,講他們在奮鬥過程中是用怎樣的精神去面對困難的。另外,當孩子遇到挫折時,我們不要揪住孩子的錯處不放,也不要將焦點一味地放在結果上,重要的是孩子在此過程中肯嘗試以及為此付出努力。讓孩子明白「凡事盡力而為」便可,即使失敗也並不代表自己沒用,家長更不會因此而不疼愛他。
正視失敗是為了避免失敗
女兒很小的時候,我們就有目的地從遊戲中讓她學習面對失敗,讓她有機會在玩樂中嘗到 「輸」的滋味,體驗「勝敗乃兵家常事」的道理。當然,孩子經歷「輸」的時候總會稍有失望和不快的感覺。這時我們就給她以適當的安慰和鼓勵,告訴她:「我知道輸掉遊戲令你有點不開心,不過這次輸不代表每次都會輸,只要盡力參與,總會有辦法成功的。」現在孩子長大了,每當她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想退縮的時候,我就會給她一個參照物和一個她可以看得到、能達到的目標。我會明白地告訴她:「你現在的成績比起媽媽剛學的時候並不差,如果你堅持下去,將來你就會比媽媽做得更好;如果你放棄了,你就永遠是這個水準了,永遠比不上媽媽了。」從教育孩子中我感覺到,讓孩子正視失敗,才能讓她在失敗和挫折中堅強起來,不至於被失敗和挫折打倒。
擁有豁達的心胸是「輸得起」的關鍵
經常看到有家長這樣教育自己的孩子:「他打你,你不會也打他呀?」「拿大的,挑大個兒的拿!」「你真窩囊 , 你 不 會 跟 他搶啊!」……這樣的引導,怎麼可能讓孩子「輸得起」?女兒以前也因為跟小朋友玩遊戲輸掉而大發脾氣,使性子再也不跟人家玩了。我嚴肅地告訴她:「要是你贏了,別的小朋友也不再跟你玩了,那怎麼辦呀?」要想孩子輸得起,首先就得培養孩子不計較。一個心胸寬廣的孩子,還有什麼不能容下的呢?
培養孩子正面的樂觀感
孩子遇到挫折,家長不能拿放大鏡來放大他的過錯或評定他的能力問題,那樣,孩子便會將問題歸因於自己能力不行,漸漸地,便建立起一種消極、悲觀的信念,繼而變得難以承受挫折。我女兒每次考試成績不理想,我都告訴她:「一切只是暫時的,這次沒考好咱們下次繼續努力。」然後積極地幫助她找原因,尋求對策。作為家長,對孩子適當的正面肯定是必須的,這樣能從小為孩子播下「積極樂觀」的種子,使她面對挫折時仍抱有「盼望」與「轉機」。孩子心境樂觀,也就更樂意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自然也就不會「輸不起」了。
来源:齊魯晚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