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各位還在歇假的時候,我們的溫總理在德國會晤了默克爾。德國《每日新聞》是這樣報導的,默克爾聲稱支持歐盟在2016年承認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作為回報,溫總理也稱中國將會為外國在華企業提供更加公平的投資和競爭環境。
各位以為德國人這回講理了嗎?我在新書《我們的日子為什麼這麼難》早就說過,德國人不講理。今天我在這裡再特別補充幾句,我們千萬要注意,德國可是一個我們並不真正瞭解的對手,這個對手之可怕,我們根本還遠沒有看到。
2010年7月的時候,德國總理默克爾就帶著她的龐大代表團來到中國。我發現我們真是個自我感覺良好的民族,真敢往自己臉上貼金。我們的媒體對默克爾的評價簡直好得不得了。默克爾來中國都說了些什麼?我摘幾句給大家看看。「西安是中國歷史文化的一部分,我對自己能來到這個歷史悠久的城市感到非常高興」;「大單代表我的心,中德再度‘蜜月’」……除此之外,我們還廣泛報導了一個不知源頭的演講,說默克爾2010年早些時候曾在一次演講中表示,「我們必須學會瞭解中國,瞭解其偉大的文化和巨大的未來潛力」。完全是胡亂煽情。
各位,真的是這樣簡單嗎?你們不覺得奇怪?為什麼默克爾就對我們這麼客氣?
我想提醒各位注意的是,僅僅投資是滿足不了德國企業的胃口的,他們想要的還有很多,比如我們的政府採購市場,現在也已經被他們徹底盯上了。按照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測算,中央與地方政府的採購金額,一般都佔到GDP的10%∼15%。具體到我國,2009年底,我們的政府採購佔GDP的比例只有2%。如果擴大到10%,那至少是5000億美元。這麼肥的一塊肥肉,他們怎麼可能放過呢?為了拿到這塊市場,德國企業使出渾身解數,他們透過媒體、透過跟隨政府訪問的形式,向我們的高層頻頻施壓。還是我說的那句話,這些新帝國主義的貪婪本性從來沒有改變過。
那麼他們能不能成功呢?能!他們聰明得很,因為他們也計算過,如果中國加入政府採購協議,中國也能享有其他政府採購協議成員的對等的政府採購准入。這個市場在2008年的規模大概在1.6萬億美元,其中1萬億美元的市場來自美國。我們換位思考一下,中國是願意保護國內的政府採購市場呢,還是更願意讓中國企業進入另一個1.6萬億美元的市場?目前來講,德國生產的汽車,奔馳、寶馬、奧迪,哪個市場的潛力最大?肯定是中國。戴姆勒-奔馳車在中國的銷售量,過去4年竟然增長了280%。看一下「2009─2010年中央國家機關汽車協議供貨汽車廠商名單」就能發現,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的寶馬品牌和北京奔馳─戴姆勒-克萊斯勒汽車有限公司的梅賽德斯─奔馳品牌都出現在裡面,這意味著什麼?這就意味著這兩大全球豪華車品牌正式進入了我們的中央政府公務車的採購清單。
好了,德國想要的投資、想要的政府採購協議都到手了,那麼作為交換,我們總應該得到點兒什麼吧?對於我們中國來說,想要的是什麼?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為什麼?因為沒有市場經濟地位,就不可能在國際貿易糾紛中佔據主動地位,中國出口企業在面臨反傾銷訴訟的時候,就會非常被動。我們中國動不動就被美國、歐盟以反傾銷的名義起訴。什麼是反傾銷?就是如果你在德國賣產品,為了搶佔市場,你把你的產品的定價定得很低,有時定價甚至比成本還低的話,那麼德國就可以起訴你,他們可以懲罰性地徵收高比例關稅。傾銷的關鍵就看成本和售價的差價,但是成本又是怎麼決定呢?德國會說因為中國不是市場經濟,所以你們市場的人才、生產資料就不是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運作的,因此成本不真實,價格也不能反映市場需求。怎麼辦?那就找一個第三國或者說是替代國的市場價格來代替你中國的價格,比如印度、巴西。他們甚至可以找毫不相關的發達國家的價格來代替你中國的價格。你說這不合理也沒用的,誰叫你不是市場經濟呢?20世紀90年代歐盟對中國的彩電反傾銷,就是將新加坡作為替代國來計算我國彩電的生產成本。要知道,當時新加坡的勞動力成本高出中國20多倍,但人家才不管你這些理由呢,人家就以新加坡的數據為依據,就給你扣上「低價傾銷」的帽子了,你能怎麼辦?
如果你就喜歡看國內報紙的話,你肯定覺得我們在2010年7月默克爾來訪的這一回就已經贏了。
各位,這麼好用的貿易戰工具,德國人怎麼會輕易讓給我們呢?我們真是太天真了。「中德兩國2010年7月16日發表聯合公報《中德關於全面推進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公報》,將全面推進中德戰略夥伴關係。德國表明積極支持歐盟盡快承認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你看《第一財經日報》的標題是「德國首次提出支持歐盟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還有《證券日報》說「德國敦促歐盟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
那麼實際的情況呢?如果各位去看德國聯邦政府的新聞通告,就會發現德國非但沒有承認,反而是堅決反對承認。我們看下德新社的報導,看看德國總理默克爾怎麼說的?她說,目前對歐盟而言仍沒有可能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在同我們溫總理會晤後,有媒體就問默克爾中國是否能夠得到市場經濟地位。她的回答是什麼?她說:「我相信,我們還沒有到達這一步,中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以及市場准入等問題還有待澄清,我們必須能夠確信,不發生歧視現象。」不過默克爾口中的知識產權的保護以及市場准入可不是一般的問題。她的意思很清楚,那就是德國必須保護知識產權,中國不能用市場換技術。此外,市場准入她指的是准許德國人進入中國的政府採購清單,以及允許德國公司進入中國的自主創新領域。也就是說,他們要的,我們都給了,但是我們要的,他們現在還給不了。真正是欺人太甚!
但是我們卻激動得不得了。德國外交部網站是提供英語、法語、西班牙語和德語四種語言服務的,而中德之間的這份「重要」公報卻只有德語版本。而德新社的報導更是非常隨意,非常的輕描淡寫,只是說在一份聯合公報中雙方稱「德國將為歐盟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繼續做出積極努力。中國將就這一問題同歐盟繼續展開頻繁對話」。這顯然只是一個外交辭令,德國根本沒有做出任何承諾。但是我們中文版的公報裡對應的說法是什麼呢?說「德方將積極支持歐盟盡快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中國將與歐盟就此繼續對話」。我搞不清楚,這到底是我們的翻譯搞錯了呢,還是在有意誤導群眾?
問題是對話並不等於承認,也不等於有任何承諾。因此,德新社的說法是,默克爾說,如果中國對此採取相應措施,她將為達成「公平、目標明確的談判」而做出努力。但是,從德國企業巴斯夫的架勢來看,你覺得他們真正給我們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的話,又要收取多少額外的買路錢呢?就算是德國給了我們完全市場經濟地位,我們得到的實惠也比不上德國得到的實惠。各位不要忘了,德國在2009年以前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國。英國《金融時報》就報導說,在美國和歐洲許多地區的需求依然疲軟的背景下,德國製造商認為,德國這個歐洲最大經濟體不斷加速的復甦,是由中國推動的。事實證明確實如此,德國2009年出口雖然下降了18%,但對中國的出口卻上升了7%。中德雙邊貿易額1057億美元,相當於中歐貿易的四分之一。就拿紡織行業來說,全世界的紡織業幾乎都在中國,但我們中國的紡織機械是從哪來的?我告訴你,幾乎完全來自德國。像我們經常聽到的中國服裝品牌,什麼利郎、杉杉、雅戈爾等等,它們的機器設備很多都是來自德國。即使在2009年,德國出口到中國的紡織機械也達6.28億歐元,是第二大市場印度的4倍。還有制鞋行業,中國是鞋類產品的最大出口國,歐元貶值、人民幣升值之後,我們56%的企業瀕臨虧損;而德國作為制鞋與制革設備的最大出口國家,在歐元貶值後出口大幅度增加。
這就是德國,這才是真實的德國,一個我們並不真正瞭解的對手。
来源:中金在線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