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主要農產品價格又出現普遍上漲的行情,引發了政府、消費者及投資者的多方關注。雖然從政策層面看,短期內政府的拋儲行為可以暫時緩解上漲壓力,但從更長的時間來看,農產品價格上漲具有更深層次的原因。這可以歸納為兩方面:一是各國政府實施寬鬆的貨幣政策,流動性過剩必然會推動資產價格重估;另一方面,目前農產品供需大體平衡,任何超出預期的供需數據都會引發市場強烈回應。
目前世界主要經濟體的經濟狀況不容樂觀,雖然多數市場分析人士認為經濟無二次探底之憂,但各項經濟指標均無較好表現,這使得各國央行均選擇繼續執行寬鬆的貨幣政策,以穩定經濟增長。
寬鬆貨幣政策 抬高大宗商品價格
作為世界頭號經濟體的美國,其經濟增長表現及其產生的推動作用不可小視。但9月份的美國非農就業人口減少9.5萬人,差於預期持平的判斷;與此同時,失業率仍保持在9.6%的高位。兩組數據顯示美國就業市場未得到明顯好轉,經濟復甦仍缺乏動力,市場預期美聯儲將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與此相應的是,美聯儲主席伯克南公開表示,進一步購買資產能提振美國經濟。更為激進的預測(如高盛)估計,美聯儲年內不會加息,甚至2011年內也不會加息,至少要等到2012年甚至是2013年才會有加息的可能。
其他國家央行也在執行著相似的寬鬆貨幣政策。日本央行於本月5日調降利率,將銀行間的無擔保隔夜拆解利率由0.1%下調至0—0.1%,這是日本央行時隔4年多再次實施零利率政策。歐洲央行與英國央行在最近的利率會議中,也維持目前的較低利率水平不變。
當前,流動性過剩的隱憂已經顯現,大量的資金進入市場,將不斷推高資產的價格區間,大宗商品價格的普遍上漲正是這一宏觀大背景下的產物。如果美國在11月份再次啟動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將不可避免地助推大宗商品價格重新估值,上一輪價格暴漲的歷史將會重演。
農作物產量預期下調 引發市場暴漲
由於工業化的影響,全球異常氣候頻現,農產品所需耕地和淡水供應也呈下降態勢,使得農產品供應增速受限。加之世界人口不斷增加,糧食的剛性需求高企,使糧食供應平衡相當脆弱,稍有風吹草動,價格便一路飄紅。
據美國農業部的最新報告,美國玉米單產下調至每英畝155.8蒲式耳,遠低於上月162.5蒲式耳/英畝的預估值和分析師159.9蒲式耳/英畝的預測。同時預測玉米的最終產量為126.64億蒲式耳,較上個月的預測下降了近4%。雖然美國農業部預計大豆產量達到創記錄的34.08億蒲式耳,單產為每英畝44.4蒲式耳,均位於歷史高位,但是這兩組數據均低於市場預期的34.91億蒲式耳和45.0蒲式耳/英畝。同時預估2010/2011年度大豆結轉庫存低於市場預期,此外還下調了全球小麥產量預估以及全球小麥結轉庫存預估。
美國農業部公布的上述數據引發了市場憂慮,CBOT的玉米、大豆、小麥均在上週五出現漲停行情。由於美國是上述農產品的主要生產國和出口國,加之CBOT作為權威的農產品期貨交易所的地位,使得美國具有國際性的農產品定價權。而我國雖然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但是由於人口眾多,很多農產品需要依賴進口。這就使得我國農產品價格在很大程度上要跟隨國外價格聯動。也就是說,國際農產品價格的高企也會推動我國農產品價格高漲。
来源:證券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